一、刑事案件律師回避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二、其它情況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回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對于刑事案件的審理過程中,應當根據實際的犯罪事實來確定審查情況,對于確實存在上述法律中規定的情形的,律師和司法機關應當履行回避責任,其目的在于維護司法的公正性,否則可以導致判決的錯誤,而造成了司法公平正義的損失。
刑事訴訟法律師回避是否有規定
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由誰做出?
刑事訴訟法書記員適用回避制度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私自捕殺野生動物如何處罰
2021-01-27交通事故保險理賠手續如何規定
2021-02-27企業申請破產應提供什么材料
2021-03-04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商業匯票是什么,商業匯票的種類和特點是什么
2020-12-11怎樣寫欠條
2021-03-25解除同居關系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05發生車禍有傷員怎么賠償
2020-12-12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新手購房一般會忽略哪些細節問題
2021-02-20夫妻關系房產過戶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12勞動糾紛常見情形有哪些
2021-03-17數據倉庫的相關知識有哪些
2020-12-02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旅游意外險條款
2020-11-28重大過失行為保險拒賠合法嗎
2021-03-24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有什么
2021-01-12關于加強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管理的通知
2021-03-05保險受益權的權利范圍
2020-12-09第二輪土地承包時間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