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行賄罪辯護詞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三百八十九條第三款的規定:“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行賄罪在客觀方面的給予行為分為主動給予和被動給予。被動給予,就是說在國家工作人員主動要求、索取財物的情況下,被動的交付財物。如果是因為被國家工作人員勒索而被迫交付財物,必須是本人實際獲得了不正當利益的,才構成行賄罪,否則不構成行賄罪。
二,范文
《起訴書》指控莫某某行賄事實成立,但指控莫某某行賄的目的是為了“謀取職務調整”,證據不足,應不予認定
被告人莫某某在2009年中秋前,送給原某某市委書記秦某人民幣80萬元時,主觀上系為了取得秦某的“關照”,但莫某某在送錢之時及之后,均未以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秦某明確“關照”的具體內容。《起訴書》將“關照”的內容認定為“謀取職務調整”,證據不足。
首先,證人秦某的證言并不能證明莫某某送錢的目的就是為了謀取職務調整。
證人秦某陳述莫某某送錢給他的目的時使用的是猜測性、推斷性的結論,如秦某在筆錄中(卷2,第31頁)陳述:“他上了我的車,拿了點東西給我,希望我對他多多關照,意思應該是提拔他一下,當時他沒有明確要提拔的職務,我估計他是想換屆的時候當副市長”。離開時,莫某某在秦某的車上放了一袋東西,說是過節的一點心意,秦某回去后發現是80萬元。
上述筆錄,證明莫某某并未向秦某明示或暗示具體的請托事項,至于莫某某想得到職務調整或提拔,完全是秦某的猜測或推斷。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刑訴法解釋》)第75條規定,“證人的猜測性、評論性、推斷性的證言,不得作為證據使用,但根據一般生活經驗判斷符合事實的除外。”
個人行賄罪的辯護存在不少的難度,因為社會輿論以及相應的環境,對于腐敗是零容忍的,一旦自己涉及此類問題,那么有關的處罰是較為嚴重的,畢竟國家對于此類問題的處置是越來越嚴厲,所以自己需要準備好充分的材料,進而更好的保障自己權益。
個人行賄罪的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行賄受賄罪定罪認定標準是什么?
最新行賄罪量刑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權眾籌有什么發展
2021-02-27贈與的房產可以賣嗎
2021-01-22近親結婚可以領結婚證嗎
2021-01-29配偶宣告失蹤婚姻關系如何認定
2020-11-14法醫鑒定輕微傷標準是什么
2021-02-05商業銀行工作人員索取回扣造成損失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22企業能否對裁員經濟補償金設定條件
2021-03-23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車上人員險何時不賠償
2021-01-09買了三責和不計免賠,出事故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1-03-25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1-03-10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三條是怎樣的
2021-03-24保險法解釋二
2020-12-26費差益
2020-11-29法律對于土地承包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7承包土地多少錢一畝,土地承包合同
2020-11-26辦理土地轉讓辦法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23棚戶區改造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2020-12-04舊城改造拆遷營業房,能賠償同面積的商鋪嗎
2020-11-13拆遷安置房如何選擇比較好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