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嫌疑人的定義是什么
又稱嫌犯,罪嫌。指犯罪偵查機關的偵查對象或者被偵查線索初步確定的懷疑對象。犯罪嫌疑人必須是特定的人,對尚未找到的和身份未確定的犯罪實施者不能稱為犯罪嫌疑人。在刑偵實踐中,犯罪嫌疑人可能被不在場證據和其他科學證據排除嫌疑。刑事偵查終結后受到刑事指控的犯罪嫌疑人稱為刑事被告人。
二、犯罪嫌疑人具有的法律權利:
1、獲得法律幫助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 律咨詢,代理申訴、控告。
2、委托辯護人的權利
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內,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
3、申請回避的權利
對檢察人員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檢察人員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犯罪嫌疑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4、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
5、申請取保候審的權利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和聘請的律師有權申請取保候審。
6、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的訊問,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7、要求解除強制措施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檢察院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對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請補充鑒定或重新鑒定。
9、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申訴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可向人民檢察院申訴。
10、核對筆錄的權利
訊問筆錄應當交犯罪嫌疑人核對,如果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補充或者糾正。
11、對侵權提出控告的權利
對于檢察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提出控告的權利。
12、獲得賠償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因人民檢察院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受到侵犯的,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般在刑事案件的偵查階段、移送審查階段,才會稱之為犯罪嫌疑人,若是案件到了法院審理階段,則此時應當稱之為被告人。于是,雖然是同一個人,但是在不同的階段,對其的稱謂其實并不一樣。而即使是作為犯罪嫌疑人,在各個階段都應該保障其合法的權利。
律師可以為哪些犯罪嫌疑人申請取保候審
檢察院應當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情形有哪些?
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能保釋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征收拆遷行政訴訟中如何確定被告
2020-12-08涉外婚姻沒有結婚證可以離嗎
2021-02-20發律師函能解除合同嗎
2021-03-09客戶隱私泄密如何處理
2021-02-27嚴重交通事故處理步驟有哪些
2021-02-04交通事故傷殘賠償可否另行訴訟
2021-02-20什么情況下會股權凍結
2020-11-09事實婚姻受法律保護嗎
2021-02-23起訴侵權賠償如何收取受理費
2020-11-09傷殘鑒定多久能下來
2020-12-24冷暴力婚姻要不要結束
2020-11-16合同生效前要約可不可以撤回
2020-12-17保姆虐待老人要承擔哪些法律責任
2021-01-06勞務合同可以隨時解除嗎
2021-02-27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勞動監察大隊和勞動局是一回事嗎
2021-02-14企業財產險有哪些險種
2021-02-25保險公司利用公司內部文件規定免責條款無效
2021-01-25疲勞駕駛保險賠償嗎
2021-01-30投保人有什么保證義務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