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不公開審理宣判一般不公開嗎?
根據法律規定,不論是否公開審理,一律公開宣判。
哪些案件可以不公開審判
1.審判公開的例外:
(1)涉及國家秘密;
(2)涉及個人隱私;
(3)未成年人犯罪,其中14周歲以上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開審理,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開審理(司法解釋規定是指開庭時的年齡);
(4)涉及商業秘密。(司法解釋規定必須由當事人提出申請。)
2.在公開審理案件時,對于公訴人、訴訟參與人提出涉及國家秘密或者個人隱私的證據時,審判長應當制止。如確與本案有關的,應當決定案件轉為不公開審理。
3.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任何公民包括與審理該案無關的法院工作人員和被告人的近親屬都不得旁聽。審理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適用相關規定。
4.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宣告判決也必須公開。
二、被告人認罪會影響量刑嗎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關于適用普通程序審理“被告人認罪案件”的若干意見(試行)》第9條規定“人民法院對自愿認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從輕處罰”。
犯罪分子一貫表現會影響量刑嗎
犯罪分子的一貫表現是反映犯罪人的人身危險性的情節,對量刑有一定影響。如果犯罪分子一貫遵紀守法,表現較好,偶爾失足犯罪,可以酌情從寬處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4)項規定“偷拿自己家的財物或者近親屬的財物,一般可不按犯罪處理,對確有追究刑事責任必要的,處罰時也應與社會上作案的有所區別”。對發生在近親屬之間的傷害等其他犯罪,一般也可以根據被害人的態度對被告人酌情從輕處罰。
案件的審理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辦理,不予公開的審理案件任何家屬和人員是不能隨意旁聽的。案件的犯罪人員應該積極主動配合執法人員的工作,促進案件審理的進展。法律法規的制定是為了更好促進社會的和諧,保障人民的生活健康和安全。
哪些屬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
怎么計算刑事犯罪追訴時效
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約定保證方式債權人直接找保證人還款合法嗎
2021-02-15交通事故致人死亡附帶民事訴訟
2020-11-30車禍出院要開哪些證明,賠償責任怎么劃分
2021-01-25離婚訴訟財產分割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0-11-14轉繼承怎么規定
2021-01-06擔保合同和擔保函有區別嗎
2021-03-08經濟適用房抵押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6房子被火燒了,還有一層可以往上建嗎
2020-12-23非法侵入住宅罪認定的標準是什么
2021-01-23建筑工地勞務關系能否認定工傷
2020-11-21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企業勞動糾紛處理程序是怎樣的
2021-03-10人壽保險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21出險和理賠時要注意什么
2021-01-25構成保險利益應當具備什么條件
2020-12-03保險受益權行使相關問題
2021-01-31保險經紀人組織制度
2020-12-13投保人對哪些人員具有保險利益?
2020-11-28關于農村機動地發包的程序性規定
2020-11-23永久性土地轉讓合同是永久有效的么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