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相關的刑事案件的審理工作較為認真和負責,因為這類案件的審理結果對相關當事人利益有著重要的意義。那刑事訴訟法延長審限都有哪些法律規定呢,下面小編就這類案件審理的問題為你進行相應的解答。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一、第一百五十六條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不計入審理期限的期間(累計可達三個月以上)
《刑訴解釋》第一百七十四條規定:“審判期間,對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九條規定:“下列期間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
“(一)刑事案件對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
“(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托、指定辯護人,法院決定延期審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審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準備辯護的時間;
“(三)公訴人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延期審理建議后,合議庭同意延期審理的期間……
“(五)因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院決定延期審理一個月之內的期間……”
在我們辦理的案件中,不乏出現法院向我們表示由于案件復雜而無法在審限內作出判決,因此建議我們以“調查新的證據”為由向法院申請延期審理一個月的情況,而為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另行委托辯護人、審查控方延期審理建議等情況所需要的時間往往在十天以上,長的甚至可達數月,因此保守估計各類不計入審理期限的情形所需要的時間累計可達三個月以上。
我國對相關當事人交通不便的,當事人相關罪行較為復雜的,當事人患有精神疾病的,都有一定的法律延長審理機制。我國的相關審理部門會根據這一情況進行相應的延長處理和延長審理。
刑事證據規則是什么
最新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已采取強制措施后能否治安處理
2021-01-09如何計算商標侵權賠償
2020-12-01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可以重組
2021-01-01票據丟失申請公示催告程序
2021-01-17集體合同的概念及內容
2020-11-26行政訴訟不配合法院執行財產會不會坐牢
2021-03-21車上人員責任險建議買嗎
2021-01-24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規定是什么
2021-01-31某保險公司船舶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1-30妻子代簽的名這份人身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1-03-07吳某訴一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30重復保險理賠吃虧
2020-11-23客戶交通意外致高殘 民生人壽理賠1.5萬
2021-01-16交通事故保險公司不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15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無效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3-03保險理賠沒下來保證金怎么寫
2021-02-14漁業承包合同的范本(一)
2020-12-05土地承包經營權戶主有什么權利
2020-12-30土地轉讓違法所得使用權的表現形式是什么
2021-03-03土地轉讓中要考慮哪些問題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