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相關的刑事案件的審理工作較為認真和負責,因為這類案件的審理結果對相關當事人利益有著重要的意義。那刑事訴訟法延長審限都有哪些法律規定呢,下面小編就這類案件審理的問題為你進行相應的解答。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后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于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準,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準。
一、第一百五十六條
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五十四條規定的期限屆滿不能偵查終結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批準或者決定,可以延長二個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團案件;
(三)流竄作案的重大復雜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廣,取證困難的重大復雜案件。
二、不計入審理期限的期間(累計可達三個月以上)
《刑訴解釋》第一百七十四條規定:“審判期間,對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時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九條規定:“下列期間不計入審理、執行期限:
“(一)刑事案件對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的期間;
“(二)刑事案件因另行委托、指定辯護人,法院決定延期審理的,自案件宣布延期審理之日起至第十日止準備辯護的時間;
“(三)公訴人發現案件需要補充偵查,提出延期審理建議后,合議庭同意延期審理的期間……
“(五)因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法院決定延期審理一個月之內的期間……”
在我們辦理的案件中,不乏出現法院向我們表示由于案件復雜而無法在審限內作出判決,因此建議我們以“調查新的證據”為由向法院申請延期審理一個月的情況,而為被告人作精神病鑒定、另行委托辯護人、審查控方延期審理建議等情況所需要的時間往往在十天以上,長的甚至可達數月,因此保守估計各類不計入審理期限的情形所需要的時間累計可達三個月以上。
我國對相關當事人交通不便的,當事人相關罪行較為復雜的,當事人患有精神疾病的,都有一定的法律延長審理機制。我國的相關審理部門會根據這一情況進行相應的延長處理和延長審理。
刑事證據規則是什么
最新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直播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23侵權民事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
2021-02-20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文書
2020-11-28如何處理醫療事故
2020-12-21公司注冊資金要實繳嗎
2020-11-14質押合同何時生效
2021-02-10主合同無效從合同必然無效嗎
2021-01-30死緩在哪里服刑
2020-11-26被執行人死亡了可以立案嗎
2020-12-15保障性住房保障人去世能繼承嗎
2021-01-03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
2020-11-30試用期離職被壓了一個月工資怎么辦
2021-02-04以房養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私企未交保險員工如何維權
2021-02-16保險合同的中止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24保險拒賠怎么辦
2021-02-05重復保險的投保人應該將重復保險的情況告訴各保險人嗎
2020-11-11網上投保意外險為什么得不到賠償
2020-12-23保險受益人是否存在法定情況
2021-02-26保險原則:構成保險利益的必要條件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