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根本大法是憲法,下面又有很多不同方面的法律,刑事訴訟法是關于犯罪懲處、維護社會秩序的法律,如果罪行嚴重,受到的法律制裁也會非常重。了解一些法律的規定,做一個知法、懂法的公民,能更好的在社會生存。那么下面我們就刑訴法73條具體規定了解一下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憲法,制定本法。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于1979年7月1日通過,自1979年7月1日起施行。
二、刑訴法73條內容
第七十三條 監視居住應當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處執行;無固定住處的,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對于涉嫌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動犯罪、特別重大賄賂犯罪,在住處執行可能有礙偵查的,經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批準,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執行。但是,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執行監視居住后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監視居住人的家屬。
被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辯護人,適用本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人民檢察院對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決定和執行是否合法實行監督。
該規定屬于刑訴法第六章強制措施。
三、73條法規解讀
一是將無固定住所之外的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情形作了嚴格限制;
二是明確指定居所監視居住不得在羈押場所、專門的辦案場所執行;
三是規定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除無法通知的以外,應當在二十四小時內通知其家屬;
四是對被指定居所監視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委托辯護人作了規定;五是對人民檢察院的監督作了規定。
一些人認為這個條款可能將監視居住這種強制措施變得比拘留、逮捕更嚴厲。原因在于,犯罪嫌疑人如果是在自己的住所被監視居住,由于這也是其家庭成員住所,因此,犯罪嫌疑人至少能跟自己的家人正常見面。能夠與家人正常見面應該是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最盼望的,羈押對于任何人,除非遭遇刑訊逼供,相對于身體的煎熬,心理的煎熬是最難以忍受的,而我們卻沒有關于冷暴力的規定。而指定監視居住,這一指定的場所不是其家人的住所,按照修訂后刑訴法第七十五條的規定,犯罪嫌疑人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執行監視居住的處所,以及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會見他人或者通信。這意味著犯罪嫌疑人與家人見面或通信應當得到執行機關的批準,而批準與否的權限在執行機關,無需任何理由,執行機關可以不批準,由于監視居住的期限最長六個月,因此,該條在實踐中極可能事實上產生比拘留、逮捕更嚴厲的法律后果。
主要是講監視居住的規定,如果嫌疑人有固定居所,則在他自己的住所進行,否則可在指定的場所進行監視。這樣的規定使得嫌疑人可以與家人正常見面,在一定程度上考慮了人的心理,但結合其他規定,最終強制效果也會更加明顯。
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刑事訴訟上訴期限是幾天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損害賠償起訴狀范文
2021-01-26土地轉包合同范本是什么樣的
2021-02-22農村土地流轉最新補償標準
2021-01-20父母去世房產繼承順序是怎樣的
2020-12-14泉州商標注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1定金和訂金區別,哪個可以退
2021-01-28民事調解后還可以保全嗎
2020-11-29怎樣舉證夫妻分居兩年
2021-01-10案件判決以后還能保全嗎
2020-12-19繼承權公證程序有哪些
2020-11-11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房屋不滿意可以拒交中介費嗎
2021-01-11為什么集資房五年后才能交易
2021-01-06最新勞務外包合同范本
2021-03-19投資型保險的費用及給付型態
2020-11-30三責險的賠償范圍有多大
2021-02-19“高保低賠”條款是否屬于免責條款
2020-12-20財產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3-13廣西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07從保險法修改看保險消費者利益保護有什么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