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guān)我國涉嫌刑事犯罪的罪名其實并不歸屬于刑事訴訟法的管轄范圍,所以刑事訴訟法其實也只是依附于我國刑法而存在的一道程序法而已。因為小編確實也在生活當中見到過很多人對于我國的刑事訴訟法是沒有一個具體的概念的,下面大家可以跟隨小編的腳步一起來看一下,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的依據(jù)是什么?
一、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的依據(jù)是什么?
程序法是正確實施實體法的保障,審判活動則是實體法和程序法的綜合運用。
如行政訴訟法、行政程序法、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立法程序法等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是為了為了保證刑法的正確實施,懲罰犯罪,保護人民,保障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安全,維護社會主義社會秩序,根據(jù)憲法,制定本法。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于1979年7月1日通過,自1979年7月1日起施行。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體規(guī)定
第九十八條 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依次做好下列工作:
(一)查明公訴人、當事人、證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
(二)宣讀法庭規(guī)則;
(三)請審判長、審判員(陪審員)入庭,并當庭向?qū)徟虚L報告開庭前的準備工作已經(jīng)就緒。在審判人員入庭時,請全體人員起立。
第九十九條 審判長宣布開庭并傳喚當事人到庭。
第一百條 審判長查明當事人的姓名、民族、籍貫、出生地、出生年月日、文化程度、職業(yè)、住址。對被告人還應當查明下列情況:
(一)是否曾受到過法律處分及種類、時間;
(二)是否被采取強制措施及種類、時間;
(三)收到人民檢察院起訴書副本的日期;如果是附帶民事訴訟的,附帶民事訴訟被告人收到民事訴狀的日期。
第一百零一條 審判長公布案件的來源、起訴的案由、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和被告人的姓名(名稱)及是否公開審理。對于不公開審理的案件,當庭公布不公開審理的理由。
第一百零二條 審判長宣布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辯護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的名單。
第一百零三條 審判長告知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被害人及辯護人在法庭審理過程中依法享有下列訴訟權(quán)利:
(一)當事人、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合議庭組成人員、書記員、公訴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回避;
(二)被告人可以自行辯護和依法委托他人辯護;
(三)當事人和辯護人可以申請審判長對證人、鑒定人發(fā)問或者請求審判長許可直接發(fā)問;
(四)當事人、被害人、辯護人可以相互辯論;
(五)當事人和辯護人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可以提出證明被告人有罪、無罪、罪重、罪輕的證據(jù),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diào)取新的物證,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
(六)被告人在法庭辯論終結(jié)后有最后陳述的權(quán)利。
第一百零四條 在法庭審理過程中,法庭應當保證訴訟參與人依法享有的訴訟權(quán)利,更不得以任何借口剝奪或者限制被告人和他的辯護人依法行使辯護權(quán)。
第一百零五條 審判長分別詢問當事人、法定代理人是否申請回避,申請何人回避和申請回避的理由。
如果當事人、法定代理人申請審判人員、公訴人回避,合議庭認為符合法定情形的,應當宣布休庭,并依照本規(guī)定第 二十二條、第 二十八條處理;認為不符合法定情形的,當庭駁回后,繼續(xù)法庭審理。如果申請不擔任本案審判長的院長、庭長或者審判委員會委員回避的,審判長應當宣布記錄在卷并繼續(xù)法庭審理。在閉庭后審判長必須向院長或者審判委員會報告。
準予或者駁回回避申請的決定,由審判長宣布。必要時,也可以由院長到庭宣布。
第一百零六條 審判長根據(jù)刑事訴訟法第 一百一十九條的規(guī)定,告知訴訟參與人必須遵守法庭秩序。
對違反法庭秩序的,審判長應當予以制止,并可以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對違反法庭秩序情節(jié)較輕的,可以當庭進行教育,不中斷法庭審理;
(二)對嚴重違反法庭秩序,尚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審判長可以口頭警告、訓誡;警告無效的,審判長可以責令退出法庭;拒不退出的,可以指示法警將他帶出法庭,但不中斷法庭審理;
(三)宣判時,當事人嚴重違反法庭秩序,警告制止無效而被責令退出或者強制帶出法庭的,可以缺席宣判,但在宣判后應當告知宣判內(nèi)容并將判決書送達該當事人;
(四)對于嚴重擾亂法庭秩序構(gòu)成犯罪的,由審理本案的法庭直接審判。
第一百零七條 審判長宣布法庭調(diào)查開始后,由公訴人宣讀起訴書;有附帶民事訴訟的,再由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或者他的訴訟代理人宣讀附帶民事訴狀。
第一百零八條 審判人員就下列內(nèi)容審問被告人:
(一)是否犯有起訴書指控的罪行;
(二)承認犯罪的,其犯罪的時間、地點、手段和參與犯罪的人員、造成的后果,以及犯罪的動機、目的和犯罪后的表現(xiàn)等;
(三)集團或者一般共同犯罪案件中各被告人的地位和應負的責任;
(四)贓款、贓物的來源、數(shù)量及去向;
(五)全部或者部分否認犯有起訴書指控的罪行的,否認的根據(jù)和理由;
(六)其他有關(guān)罪與非罪、社會危害程度及影響定罪處罰的情節(jié);
(七)有附帶民事訴訟的,查明被告人的行為是否已經(jīng)和必然給被害人造成損害,被害人對造成的損害結(jié)果有無過錯及被告人的賠償能力;
(八)其他需要審問查明的事項。
在法庭審判過程中,合議庭應當充分聽取被告人對事實的供述和辯解。
審問共同犯罪案件的被告人應當分別進行。
第一百零九條 在審問被告人時,公訴人要求訊問被告人的,應當經(jīng)審判長許可。
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他們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在審判人員審問被告人后,經(jīng)審判長許可,也可以對被告人發(fā)問。發(fā)問的內(nèi)容與案件無關(guān)的,審判長應當制止。
第一百一十條 被害人出庭陳述的,審判人員先查明被害人身份,告知訴訟權(quán)利和義務,然后由被害人就案件事實作全面陳述。審判人員對被害人進行詢問后,公訴人、被告人、辯護人經(jīng)審判長許可,也可以向被害人發(fā)問,但審判長認為發(fā)問的內(nèi)容與案件無關(guān)時,應當制止。
第一百一十一條 除因死亡、重病、或者其他經(jīng)人民法院認可的特殊原因外,證人應當出庭作證。到庭后,審判人員先查明證人的身份,證人與當事人、被害人以及與本案的關(guān)系,告知證人應當如實提供證言和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應負的法律責任,再進行詢問。
其實,刑事訴訟法是程序法的這樣一種說法是完全正確的,所謂程序法,其實就是法庭在審判過程當中的所有活動和項目必須都是有條不紊的,保障了整個案件當中所有人的合法權(quán)益,而不能因為對方是被告者或是犯罪嫌疑人就另眼相待,大家平時能夠看到的庭審的時候要求起立或者是一些其他的細節(jié)問題這都是屬于必須要進行的程序。
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內(nèi)容
最新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nóng)村集體土地使用權(quán)抵押條件有哪些
2020-12-15個體工商戶年檢步驟是什么
2020-12-27被財產(chǎn)保全后能否也申請財產(chǎn)保全
2020-12-01醉駕檢察院可以不起訴嗎?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13多等級傷殘者的傷殘賠償計算公式
2021-02-19唯一住房能逃避法院強制執(zhí)行嗎
2020-12-29民事訴訟怎么自己抗訴
2020-11-11房地產(chǎn)開發(fā)企業(yè)不正當經(jīng)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未經(jīng)批準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的會坐牢嗎
2020-12-17超市摔倒找不到侵權(quán)人怎么辦
2021-03-21要辭職了領導不讓走怎么辦
2021-01-18農(nóng)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違法分包轉(zhuǎn)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試用期正常離職不給工資怎么辦
2020-11-08大學生見習期權(quán)益應由誰來保障
2020-11-17不服從公司安排被辭退有沒有補償
2020-11-11勞動爭議仲裁調(diào)解程序的三個階段
2020-12-14人壽保險金給付方式有幾種,哪些人可以領取保險金
2021-02-17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