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安機關在對犯罪嫌疑人進行偵查審訊時,要求犯罪嫌疑人對犯罪事實和行為如實進行供述,取得口供后與其他證據一并作為定罪和判罰的依據,但在實際中,犯罪嫌疑人往往為了逃避處罰或減輕責任,要么裝傻充愣,要么避重就輕,導致口供的真實性和可靠程度無法保證,那么,刑事訴訟法口供的運用規則是怎樣的呢?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46條規定,對一切案件的判處都要重證據,重調查研究,不輕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沒有被告人供述,證據充分確實的,可以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根據這一規定,司法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收集、審查和運用證據時,必須堅持以下原則或規則:
1、不輕信口供的原則。這是我國司法機關收集、審查和運用證據的一條基本原則。不輕信口供指對口供的每個部分都不能輕信,但決不是不要口供,更不是完全否定口供的作用。對于被告人的口供,應當進行認真細致的分析、鑒別。
2、重證據、重調查研究的原則。既不能輕信口供,又不能完全不信口供,要求公安司法機關必須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著重收集其他“外部證據”。在收集證據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法定的程序,依法取證,尤其是要依法取供。
3、口供補強規則。即口供不能作為有罪判決的惟一根據的規則。只有被告人的供述,沒有其他證據的,不能認定該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在共同犯罪案件中,即使是各共犯口供之間協調一致,沒有矛盾,但是沒有其他實質證據的,也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和處以刑罰。因為僅憑共犯的口供,很難保證它們之間的“相互印證”不是出于串供、刑訊等非正常因素的結果,無法保證口供的真實性,倉促定案,難免出現錯案。而且一旦共犯中有一個翻供,整個案件的基礎便出現動搖,這種定案方法是與“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的基本原則相抵觸的。
綜上所述,關于刑事訴訟法口供的運用規則,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不能輕信于口供,要逐句逐項地進行判斷甄別,其次要重視調查研究,搜集更多的證據與口供相應印證核實,還有口供不能唯一,如果只有犯罪嫌疑人口供、哪怕是多個犯罪嫌疑人的一致性口供,但沒有其他有力證據時,就不能定罪和判罰。
間接證據有哪些表現形式
證據的合法性包括哪些內容
刑事證據的三性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司欠錢沒破產可以起訴股東嗎
2020-12-31承諾的有效要件是什么
2020-12-15行政監督的要求有哪些
2021-02-19非法行醫致人死亡會怎么判
2021-01-31集中采購目錄是誰確定公布
2021-02-03涉外婚姻可以單方離婚嗎
2020-12-07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要多久
2021-01-25交通事故傷者單方鑒定是否有效
2021-01-30交通事故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怎么算
2021-03-22審判管轄的種類和定義
2021-01-02申請強制執行能否同時申請將對方列入失信人員名單
2020-12-06廠房承租人死亡可以終止合同嗎
2020-11-30受賄刑事申訴狀模板
2021-01-28孩子臉部在商場受傷誰負責
2020-11-09勞務承包合同適用什么法
2020-12-05人壽保險合同的條款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2-04互聯網保險的基本模式有哪些
2021-03-16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
2021-03-01什么是保險代理人
2021-01-11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加強保險公估機構管理的通知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