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就是說,我國的法規對于我國的任何公民都具有法律效益,不分階級和職務大小。但是,可能有很多人會覺得殘疾人應該是可以法外開恩的。其實,并不是如此。就拿聾啞人來說,同樣需要遵循我國的法規。下面,律霸小編就詳細為大家介紹刑事訴訟法聾啞人規定是什么?
一、刑事訴訟法聾啞人規定是什么?
聾啞人同樣屬于自然人,享有民事權利,也就必然需要履行相應的義務,并且應遵守所有的法律法規,那么聾啞人當然應當遵守《刑法》。
根據《刑法》第四條的規定:“對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權。”第五條:“刑罰的輕重,應當與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擔的刑事責任相適應。”第十七條:“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由上述《刑法》中的明文規定我們可知,任何人犯罪,在適用法律上是一律平等的,當行為人觸犯《刑法》且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都會被判處承擔與其刑事責任相適應的刑罰。因此聾啞人犯罪,在滿足承擔刑事責任的條件下,會被判以與罪行相適應的刑罰。
二、聾啞人犯罪與健全自然人區別
聾啞人畢竟與正常健全的自然人存在一定區別,其接受教育以及接受法律知識比常人更加困難,并且其社會危害性相對較小,因此定罪量刑的確會相較正常自然人要輕緩。
根據《刑法》第十九條規定了又聾又啞的人或盲人犯罪的刑事責任:“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首先,該條的適用對象是又聾又啞或者盲人,而不是單純的聾人、啞人。其次。從這條法律我們可以知道,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同樣應當承擔刑事責任,只是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并不是絕對的不判刑、不處罰。并且“可以”與“應當”不同,聾啞人、盲人只是“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并不是絕對的“應當”從輕、減輕或免除。
小編已經為大家做出了詳細的介紹。在我國刑訴法中,聾啞人如果涉及刑事案件,也是會承擔法律責任的,但是會相對的減輕處罰。要注意的是,如果聾啞人所涉及的刑事案件是性質比較惡略的話,那就不能從輕處罰了。畢竟任何人都不能凌駕于我國的法規之上。
最新2020年刑事訴訟法解釋
2020最新刑事訴訟法全文
新刑事訴訟法司法解釋的內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民事賠償沒錢賠會怎樣
2021-02-25聯合懲戒對象申請移出核查期限
2020-12-21侵權責任侵權方會賠償多少
2021-03-04離婚時有限公司股份怎么分 合伙企業股份怎么分
2021-02-23區別夫妻共同債務以及個人債務應該怎么舉證證明
2020-11-29離婚給孩子的錢監護人有權利花嗎
2021-02-07中止探望權法定理由有哪些
2021-01-12暫住證過期了重新辦都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9鋪乳期間可以中止合同嗎
2021-01-20從事勞務派遣是否需要資質
2020-11-13意外傷害保險費率
2021-02-01飛機故障延誤賠償流程
2021-03-20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的原因是什么
2020-12-19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保險理賠金額如何證明
2021-02-03暴雨致機動車發動機損壞保險公司能否拒賠
2021-03-23保險公司拒賠的情況有哪些
2021-01-27重復保險的規定有哪些
2021-03-17保險受益權的法律性質
2020-12-12人身險賠付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