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是一種強制措,是對于逍遙法外的犯罪嫌疑人的抓捕措施。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一些人雖然犯罪了,但是卻無法被逮捕。這就是刑事訴訟法中所規定的不逮捕情形了。那么,刑事訴訟法不逮捕情形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下具體內容吧。
1、《刑訴法》第15條規定的以下情形不予逮捕: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2、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較輕,且沒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于逮捕:
(1)犯罪嫌疑人是預備犯、中止犯、或者防衛過當、避險過當的。
(2)主觀惡性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從犯、脅從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現或積極退贓、賠償損失、確有悔罪表現的。
(3)過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現,有效控制損失或者積極賠償損失的。
(4)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雙方根據刑訴法的有關規定達成和解協議,經審查,認為和解是行為人自愿、合法,而且已經履行或者提供擔保的。
(5)犯罪嫌疑人是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學生,本人有悔罪表現,其家庭、學校或者所在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備監護、幫教條件的。
(6)年滿7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
還有一點需要知道的是,檢察院針對符合《刑訴法》第72條第1款規定,即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監視居住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經審查認為不需要逮捕的,可以在作出不批準逮捕或者不于逮捕決定的同時,向公安機關提出監視居住的建議。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哪些人不能逮捕了吧。這就告訴我們,法律對于弱勢群體是有保護的,訴訟也是有時效的,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在決定采取逮捕措施的時候,必須要考慮不能逮捕的情形的。
逮捕后可以取保候審嗎?
取保候審變更為逮捕的條件是什么
監視居住后還會逮捕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征地拆遷中提高補償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14交警現場處罰寫錯車牌該怎么行政復議
2020-12-18商標復審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7中止探望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24擔保范圍約定不明確
2020-11-13認定勞動關系的存在可依據哪些憑證
2021-03-14保險公司理賠范圍不同之處在哪里
2021-03-10陸上運輸貨物保險的分類有哪些
2020-12-17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糾紛中的保險標的物所在地
2020-11-27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0-12-29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責任無法認定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3-12車禍后異地維修保險如何處理
2021-02-09發生車禍后保險都賠哪些費用
2020-12-05自家車相撞,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2-11保險受益人是否存在法定情況
2021-02-26保險理賠沒下來保證金怎么寫
2021-02-14保險代理人是指什么意思,主要包含哪些業務范圍
2021-01-24保險欺詐全方位解析
2020-12-30運輸工具保險概述
2021-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