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是一種強制措,是對于逍遙法外的犯罪嫌疑人的抓捕措施。但是,由于一些原因,一些人雖然犯罪了,但是卻無法被逮捕。這就是刑事訴訟法中所規定的不逮捕情形了。那么,刑事訴訟法不逮捕情形有哪些?下面,就讓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下具體內容吧。
1、《刑訴法》第15條規定的以下情形不予逮捕:
(1)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
(2)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限的;
(3)經特赦令免除刑罰的;
(4)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規定免予追究刑事責任的。
2、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行較輕,且沒有其他重大犯罪嫌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于逮捕:
(1)犯罪嫌疑人是預備犯、中止犯、或者防衛過當、避險過當的。
(2)主觀惡性較小的初犯,共同犯罪中的從犯、脅從犯,犯罪后自首、有立功表現或積極退贓、賠償損失、確有悔罪表現的。
(3)過失犯罪的犯罪嫌疑人,犯罪后有悔罪表現,有效控制損失或者積極賠償損失的。
(4)犯罪嫌疑人與被害人雙方根據刑訴法的有關規定達成和解協議,經審查,認為和解是行為人自愿、合法,而且已經履行或者提供擔保的。
(5)犯罪嫌疑人是已滿14周歲未滿18周歲的未成年人或者在校學生,本人有悔罪表現,其家庭、學校或者所在社區、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具備監護、幫教條件的。
(6)年滿75周歲以上的老年人。
還有一點需要知道的是,檢察院針對符合《刑訴法》第72條第1款規定,即患有嚴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懷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養人;因為案件的特殊情況或者辦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監視居住措施更為適宜的;押期限屆滿,案件尚未辦結,需要采取監視居住措施的犯罪嫌疑人,經審查認為不需要逮捕的,可以在作出不批準逮捕或者不于逮捕決定的同時,向公安機關提出監視居住的建議。
相信大家已經知道哪些人不能逮捕了吧。這就告訴我們,法律對于弱勢群體是有保護的,訴訟也是有時效的,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在決定采取逮捕措施的時候,必須要考慮不能逮捕的情形的。
逮捕后可以取保候審嗎?
取保候審變更為逮捕的條件是什么
監視居住后還會逮捕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行醫罪的刑罰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5行政強拆流程
2020-11-12公證業務范圍是什么
2021-03-01如何解決拆遷上訪問題
2021-01-26交通違法打單要人證合一
2021-01-30如何書寫一份有效的遺囑
2020-11-09離職后公司扣工服折舊費違法嗎
2021-02-16同時履行抗辯權的失效
2021-02-07購房合同備案流程是什么,購房合同備案有什么好處
2021-02-07給保姆費能證明贍養父母嗎
2020-11-12用工備案的用工形式是什么意思
2021-02-13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北京工資超過多少扣個人所得稅
2020-12-08上海隔離期間工資怎么算
2021-03-09人壽保險申請理賠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0-11-16把人撞傷理賠后不服怎么辦
2020-11-18家財被盜未及時報案保險公司拒賠
2020-11-28沒有責任認定書保險會賠嗎
2021-03-17保險期限內不予以賠償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5中國境內的法人和其他組織辦理境內保險的程序是如何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