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負刑責可以不承擔精神損害賠償嗎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三十八條均規定:因受到犯罪侵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這主要是考慮到刑事被告人往往沒有賠付能力,且已經接受刑事處罰,不應再要求其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二、刑事責任年齡是多少
1、已滿 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負刑事責任年齡。
2、己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即為相對負刑事責任年齡。14周歲—16周歲的人不犯上述之罪的,不追究刑事責任。
3、不滿14周歲的人,不管實施何種危害社會的行為,都不負刑事責任,即為完全不負刑事責任年齡。
4、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5、實施犯罪時的年齡,一律按照公歷的年、月、日計算。過了周歲生日,從第二天起,為已滿周歲。
6、因不滿16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7、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對犯罪時的年齡沒有查清,而又關系到應否追究刑事責任和判處何種刑罰的公訴案件,應當退回檢察院補充偵查。
8、犯罪的時候不滿18周歲的人和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及死緩。
9、已滿75歲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10、審判的時候已滿75周歲的人,不適用死刑,但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
三、刑事責任構成條件
具備犯罪構成要件(見犯罪)是負刑事責任的依據。犯罪主體必須是達到法律規定的年齡,主觀方面存在故意或過失,犯罪客體和客觀方面要件必須是行為人的行為侵犯了刑事法律保護的社會關系,并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即已構成犯罪,行為人才應負刑事責任。如果行為不具備犯罪構成要件,不危害社會,或者法律明文規定不負刑事責任,則無刑事責任可言。例如,無責任能力人實施的危害社會的行為,或因正當防衛,緊急避險,履行有益于社會的業務上的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私人強拆別人房屋什么罪
2020-12-29房租沒到期,不租了房東不允許轉租怎么辦
2020-11-19域名商標的保護期限是多少年
2020-12-18行政處罰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0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
2020-12-16已有車禍賠償還能否申請工傷
2021-01-31協議離婚的手續是什么
2021-02-17勞務派遣一般納稅人如何認定
2021-03-16合同爭議是否應該先仲裁再訴訟
2020-11-24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嗎
2021-02-21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分析
2021-03-15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險的必要性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1在人身保險中應該規定哪些內容
2021-01-28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07有哪些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異地業務
2020-11-09廠房失火無保險怎么辦
2021-02-02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1-03-10保險理賠需要哪些流程,保險理賠的原則有哪些
2020-12-05冰雹砸壞車保險怎么賠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