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有問題開發商告我損害名譽權怎么辦
一般是收集證據證明沒有損害對方名譽權,可以找律師幫助。
侵犯名譽權的認定
(一)、行為人客觀上存在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并為第三人知悉。
侵權人實施了侮辱、誹謗等行為。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侮辱既可以以口頭方式進行,也可以以行為方式進行。其表現形式是將現有的缺陷或其他有損于人的社會評價的事實擴散、傳播出去,以詆毀他人的名譽,讓其蒙受恥辱,可以稱之為“以事生非”。
所謂誹謗,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誹謗的方式有口頭和文字等兩種方式。其內容包括捏造和散布一切有損于他人名譽的虛假事實。其特征可以稱之為無中生有,“無事生非”。只有在行為人所實施的侮辱、誹謗、披露其隱私權等行為影響到社會公眾對受害人的評價時,才能構成對名譽權的侵害。
(二)、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
從法理上講,對于公眾人物提起的名譽侵權之訴,在主觀過錯方面的考察,應當以行為人是否具有實際惡意為標準,沒有實際惡意的行為,即使確實損害了公眾人物的名譽,也不應認定為侵權。這種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仍然積極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過失是指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造成他人名譽的損害,但由于疏忽大意或過于自信等而使損害后果發生。
(三)、被侵害的對象應當是特定的人。
所謂特定的人是指某個具體的自然人或法人。如果沒有特定的人,則在法律上就不存在所謂的受害人了。但是,如果某些文學作品在描寫中對特定的人進行了侮辱或誹謗,雖然使用的是代號或假名,但讀者一看便可知曉其所指的對象是誰,這顯然不能因其使用代號或假名而否定作者侵權。因此,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四)、在后果上,侵權人的行為對受害人的名譽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使受害人感覺到一種不公正的社會壓力或心理負擔,精神上受到折磨,心理上遭受創傷。
根據以上內容的相關回答可以得出,只要是房子本身存在問題,這種情況直接起訴開發商,如果對方要告自己名譽損害的情況就要求對方給出相應證據,否則可以再次起訴對方存在誹謗,如果您還有相關法律咨詢可以致電律霸網在線律師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份公司募集設立流程是什么
2020-12-15音樂版權費一般多少錢
2020-11-18案件終審是否還可以救濟
2021-03-13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先予執行能拍賣嗎
2021-01-09法醫鑒定輕微傷標準是什么
2021-02-05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
2021-03-11公款轉賬時間限制嗎
2021-03-02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勞動者不承認勞動關系怎么辦
2020-11-10勞動法關于簽署了無固定期限合同裁員賠償
2021-01-20公司不按制度處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26離職后經濟補償金需納稅嗎
2021-01-01辭退實習期員工違法嗎
2020-11-16勞動局的職責是什么
2021-02-09不帶薪年休假屬于勞動糾紛嗎
2020-12-17女職工孕期能不能被辭退?
2020-11-10客戶聘請保險經紀人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0-11-13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如何管轄
2021-02-02一起交通事故案件引發的思考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