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買賣合同實為贈與怎么判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合同法》
第九十四條?【合同的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房屋簽訂的是買賣合同,但實際上是贈與的,在司法實踐中法院一般會按贈與的情形進行判決,但由于案件的特殊情形有很多,具體的判決結果要以實際的案情為準。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第九十四條?【合同的法定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
(三)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仍未履行;
(四)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五)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贈與合同糾紛解決方式有哪些
1、根據社情民意和思維習慣調解解決
贈與行為通常發生在公民之間,如熟悉的家庭成員、信賴的親朋好友。人們往往基于感情、感激而無償將自己的財產給與受贈人,如父輩出資為孩子購置婚房、將積蓄交與孩子使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將財產贈送給自己喜愛的子女或孫子女、外孫子女等。因此調解處理這類糾紛,應本著家庭和睦、生活穩定、社會和諧、以和為貴、公平合理的原則,盡力消除隔閡、鞏固感情
2、正確理解和靈活適用法律處理糾紛
贈與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對贈與人和受贈人形成法律約束力。不同的贈與關系中,權利和義務也有所不同。調解贈與糾紛,需根據實際情況努力平衡各方利益,做到公平合法、合情合理。為此,應正確適用相關的法律規定。具體可從贈與是否成立、贈與是否履行、贈與是否可撤銷、受贈人是否履行了約定義務等方面進行法律判斷,據此對贈與糾紛的法律后果有大致的了解和預測。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相關法律問題進行的解答,房屋簽訂的是買賣合同,但實際上是贈與的,在司法實踐中法院一般會按贈與的情形進行判決,但由于案件的特殊情形有很多,具體的判決結果要以實際的案情為準。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爺爺坐過牢影響孫子嗎
2020-11-28上班流產了如何賠償
2020-12-24上市公司是什么
2021-02-28發明專利駁回復審周期是多長
2020-11-09連帶之債由什么構成
2021-01-04醫院發生火災怎么辦
2020-11-30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沒有區別
2021-03-10經辦人要承擔合同的責任嗎
2021-03-14強制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1-01-26勞務外包是什么意思
2021-02-162020員工勸退賠償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4車禍意外保險公司賠付多少錢
2020-11-25旅行社責任險條款簡介
2021-01-30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存款保險的主體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021-02-22改裝汽車應怎樣獲得保險理賠
2020-12-04關于對保險中介機構監督管理規定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的公告內容是什么
2020-12-04對強制保險的思考
2020-12-17繳納土地出讓金后是否另外繳納城市建設配套費
2021-02-10廠房拆遷評估的主體是誰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