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白云區律師 廣寧縣律師 羅湖區律師 肥城市律師 海拉爾區律師 思茅區律師 北流市律師
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受到兩方面的保障,一方面是司法上的保護,另一方面則是民事上的保護。換句話說就是解決了知識產權的同時解決了民事方面的賠償問題。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之辨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律霸的小編為您解答。
一、問題的提出
司法實踐中,因涉嫌犯罪而引發的民事賠償問題,我國刑事訴訟中特別設計了附帶民事訴訟制度加以解決,如果沒有在刑事訴訟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則可在刑事判決生效后另行提起單獨的民事訴訟。而一則著作權侵權案例則引發了我們對知識產權這一無形財產權被侵權遭受損失,是否可對已經經過刑事處罰的被告人另提起單獨的民事訴訟的程序性思考。
這則案例情況如下:兩原告分別擁有一書籍的著作權和專有出版權,兩被告委托印刷廠對該書籍進行了非法復制。因犯著作權罪,兩被告被提起公訴并處以相應的刑事處罰。在對兩被告提起的刑事訴訟中,因有關附帶民事訴訟不符合法律規定,法院未予受理。刑事判決后,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即本案的原告單獨提起了民事訴訟,要求兩被告進行賠償。因為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也無相應的先例可參考,上述案件是否可作為單獨的民事訴訟被提起引發了理論上的爭議。
二、理論上的爭議
關于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的銜接問題,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八十九條規定,“附帶民事訴訟應當在刑事案件立案后第一審判決宣告以前提起。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人在第一審判決宣告以前沒有提起的,不能再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但可以在刑事判決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訴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范圍問題的規定》確定了可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其中第一條規定“因人身權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質損失或財物被犯罪分子毀壞而遭受物質損失的,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第五條規定“犯罪分子非法占有、處置被害人財產而使其遭受物質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追繳或責令退賠。經過追繳或者退賠仍不能彌補損失,被害人向人民法院民事審判庭另行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因對法律規定有不同的理解,上述案件中被害人是否可另行提起單獨的民事訴訟,司法實踐中產生了如下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因犯罪行為受到刑事處罰而引發的民事糾紛,只有符合附帶民事訴訟條件的才可被提起單獨的民事訴訟。而知識產權受到侵害不屬于最高院規定第一條中“人身權利或財物受損害”的情形,因而不能在刑事訴訟中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最高院規定第五條是對針對追繳或退賠的前置程序而作的規定,其受理的前提仍要受第一條范圍的限制。因此,被害人不能單獨提起民事訴訟;
另一種觀點認為,最高院規定第一條和第五條是獨立適用的。雖然受第一條的范圍限制,知識產權侵權不能作為附帶民事訴訟被提起,但根據第五條的規定,刑事處理后退賠不足的,仍可以另行提起民事訴訟。因此在理論上意味著可作單獨的民事訴訟被提起,但須經過追繳及退賠的前置程序;
第三種觀點認為,民事法律制度與刑事法律制度是兩種不同的法律制度,雖然知識產權侵權并不符合附帶民事訴訟的條件,但完全符合民事案件的受理要求。附帶民事訴訟不符合條件并不影響其作為民事案件被單獨提起。最高院規定的追繳或退賠情況也不是本案應遵循的前置程序,只是在民事實體審理中應予以考慮的事實問題。
三、知識產權侵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之辯
首先要理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和單獨的民事訴訟之間的關系。雖然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均為公法上的救濟措施,但刑事訴訟是為保護國家和社會利益免受犯罪分子的侵害而創造的典型公權救濟制度,而民事訴訟是為保護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權利而設計的一種私權救濟制度。兩種制度并存于社會生活且相互獨立。
但基于公權優于私權以及效率優先的考慮,對于因犯罪行為而遭受損失的被害人的救濟途徑,刑事訴訟法中特別設計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即在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同時,附帶解決被害人因被告人的犯罪行為而引起的損失賠償問題。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的特別之處即在于它不僅適用刑法、刑事訴訟法,同時也適用民事法律規范。這使得刑事訴訟制度與民事訴訟制度又產生了重疊。
一般認為,附帶民事訴訟就是民事訴訟的一種特殊形式,因為它根本解決的就是平等主體之間的民事糾紛。
在處理刑事訴訟及與其密切相關的民事訴訟的關系上,各國主要采用了三種立法體例:
第一種是原則上將該民事訴訟交由刑事訴訟程序予以解決,這是法國、德國類型的現代意義上的附帶民事訴訟的解決方式。如德國《刑事訴訟法》第3條第2款規定:“一切就追訴對象的犯罪事實所造成的損失而提起的訴訟,包括物質的、身體的和精神的損害均應受理”;
第二種是允許在一定情況下,可以通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予以解決,而在其余情況下應通過民事訴訟程序或其他的單獨訴訟程序予以解決,例如英國1870年《沒收法》之規定;
第三種是將它完全交由民事訴訟程序來解決,這是美國和日本現行立法的解決方式。
可見,各國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因立法體例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第一種立法例中的附帶民事訴訟范圍最為寬泛,基本解決了與刑事訴訟相關的所有民事糾紛,因而在該體例下被害人因犯罪行為而遭受的所有損失均可通過附帶民事訴訟予以解決。
第三種立法例實質上摒棄了附帶民事訴訟程序,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完全分開獨立。
第二種立法例介于兩者之間,采用了“混合式”的方式解決相關民事糾紛。但探究各國的立法本意,不難發現三種立法例均為與刑事密切相關的民事糾紛提供了充分的救濟途徑,或通過附帶民事訴訟,或通過單獨的民事訴訟,這符合對法律主體民事權益保護的基本精神。
我國最高院相關司法解釋及規定將可以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局限于人身權利或財物遭受物質損失的范圍內,筆者認為,這是由于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立法理念有著根本的不同,而附帶民事訴訟需要依附于刑事訴訟程序,加之立法技術的原因,使我國附帶民事訴訟帶有許多限制條件,從而決定了我國附帶民事訴訟制度不可能解決與刑事訴訟密切相關的所有民事糾紛,但這并不意味著不符合附帶民事訴訟條件的糾紛就不能通過其他途徑獲得救濟。
民事訴訟的外延和內涵顯然遠遠大于附帶民事訴訟,如果被害人需要解決的糾紛包含完整的民事訴訟法律關系的要素,被害人完全有權提起單獨的民事訴訟要求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賠償,我們不能以附帶民事訴訟制度的法律漏洞否認該民事糾紛的可訴性。
如果狹義的理解附帶民事訴訟,認為不符合附帶民事訴訟條件的糾紛就不再能提起單獨的民事訴訟,不僅不符合附帶民事訴訟的立法本意,還將導致相當部分的被害人無法通過正當的法律途徑得到私權上的救濟,這無疑是與民事法律規范的立法精神和宗旨背道而弛的。
知識產權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與民事訴訟之辨之間的關系是并存又是獨立的關系,這兩者的相同點是都是通過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也可以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解決。不同點就是相對于民事訴訟之辨來說,附帶民事訴訟的范圍比較廣,附帶民事訴訟需要有相關法律的依靠才能實現。
什么人可以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代理人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是什么?
哪些屬于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的賠償范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解除:解除合同的途徑包括哪些?解除的生效日期是什么時候
2021-01-04批捕后最長羈押多久
2021-01-22裝卸站不編制溢油應急計劃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0-11-24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和流程是什么
2021-01-05房子被火燒了,還有一層可以往上建嗎
2020-12-23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責任
2020-11-10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學校平安保險理賠范圍是什么
2020-12-05本案中被告保險公司是否承擔賠償責任
2020-11-15改裝后的車如何理賠
2020-11-21土地承包合同怎樣符合國家土地政策標準
2021-01-062020年棚改項目的拆遷補償方案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1城中村拆遷補償標準是應該參照城市還是農村拆遷標準
2021-03-03鐵路兩側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費是多少
2020-11-26蘇州買的拆遷安置房是否可以辦理過戶手續
2021-01-11企業拆遷方面的法律規定究竟有哪些
2021-01-02購買期房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1-03-19拆遷還建協議怎么寫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