誣告陷害罪是指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條規定,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誣告陷害他人,必須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為目的而捏造事實誣告的,如以敗壞他人名譽、阻止他人得到某種獎勵或者提升等為目的而誣告他人有違法或不道德行為的,不構成本罪。
本罪與誹謗罪的界限
二者的共同點表現在都是捏造事實,而且誹謗罪也可能捏造犯罪事實。它們的主要區別是;
1、客體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名譽。
2、主觀方面不同:前者的目的是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的目的是破壞他人名譽。
3、客觀行為不同:前者是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通常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后者是捏造有損他人名譽的事實,散布于第三者或更多的人,但不向國家機關或有關單位告發。如果行為人雖然捏造他人犯罪的事實,但并不告發,而是私下散布,旨在損害他人名譽,就構成誹謗罪。
本罪與報復陷害罪界限
二者都表現為陷害他人,主要區別是:
1、客體要件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公民的人身權利;后者侵犯的是公民的民主權利。
2、對象不同:前者的對象是一切公民;后者的對象是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與舉報人。
3、主體不同:前者是一般主體;后者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4、行為表現不同:前者表現為捏造犯罪事實,作虛假告發;后者表現為濫用職權、假公濟私,進行報復陷害。
5、目的不同:前者是意圖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后者是一般報復的目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為了報復陷害控告人、申訴人、批評人,利用職權、捏造犯罪事實,并向有關機關告發的,完全符合誣告陷害罪的特征,應定誣告陷害罪,不定報復陷害罪。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有捏造事實陷害他人的行為,但并未向國家機關活著有關單位告發,不是意圖他人受到刑法的處罰,那么這種一般的誣陷行為并不構成誣告陷害罪。對于誣告陷害罪的構成要件,如主體、客體、主觀、客觀方面有疑問之處,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新婚姻法規定婚前買房該屬于誰
2020-11-22子女探視權是指什么
2020-11-17偽造變造居民身份證罪量刑標準如何
2020-11-14行政案件律師收費標準
2021-01-09取保候審最快幾天放人
2020-12-31撤銷訴訟保全申請書格式
2021-03-24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不是要雙方到場簽字
2020-11-13工傷社保賠了單位還要怎么賠
2021-01-05合同債權質押及其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1-15在合同中分工責任不履行怎么辦
2021-01-30怎么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9連續工作滿十年中連續的理解
2021-02-17在醫療期辭退如何賠償
2020-11-13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勞動糾紛調解找誰
2020-12-16旅游意外險的概念是什么
2021-02-14以房養老政策如何且行且完善
2020-11-21公眾責任險如何理賠
2021-02-06飛機延誤險的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0-11-24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