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衛過當的成立條件是什么
(一)不法侵害的存在
不法侵害的存在即存在現實的不法侵害,它是正當防衛的基礎條件也是構成防衛過當的前提條件。不法侵害具有攻擊性、破壞性、緊迫性的特征。我國修訂后的《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它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的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也就是說,構成防衛過當的基礎條件的不法侵害不能是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它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而只能是那種不法侵害是危害社會的違法行為,并還要有攻擊性、破壞性、緊迫性這樣的特征犯罪及其它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犯罪行為。
(二)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時所實施的防衛
不法侵害正在進行時所實施的防衛才有可能構成防衛過當,在不法侵害尚未開始或者已經結束時,進行所謂“防衛的”,稱為防衛不適時。防衛不適有兩種情況:1,是事前加害或事前防衛。2,是事后加害或事后防衛。
(三)對不法侵害人實施的防衛行為
防衛行為針對不法侵害人的行為進行制止,但不能對沒有實施的不法侵害人實行防衛,之所以有的防衛構成正當防衛,有的防衛構成防衛過當,就是看防衛行為強度是否超過了必要的限度,是否造成了重大損害。
(四)防衛出于防衛的認識與防衛的目的
防衛須出于防衛認識與目的是防衛過當成立的條件之一。防衛作為人類有意識有意志的一種活動,其合法成立行為人在主觀上必須具備防衛意識和防衛意志。既然防衛,就應出于防衛意圖,它包括防衛人的防衛意識和防衛意志兩個方面。在意識上,防衛人必須認識到對方的行為正在侵犯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合法權益。同時也必須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在情況緊迫下,為了保護國家公共利益、他人和自己的合法權利不受非法侵害,不得已而采取的防衛行為。防衛意識是防衛人實施防衛行為的動機和目的。防衛人面對合法權益正在遭受不法侵害的客觀事實,產生防衛認識后,如果沒有保護合法權益的防衛動機,而是其它非法動機,其目的不是防衛目的,其行為就不是正當防衛,也就不存在防衛過當。
(五)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而造成重大損害
防衛過當在新《刑法》條文中規定,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負刑事責任。為了更進一步鼓勵人們進行正當防衛,修訂后的《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增設了無過當防衛,即對正在進行行兇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于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體現了立法者鼓勵公民行使正當防衛權,反擊不法侵害的立法思想。
如何行使正當防衛權利?
關于正當防衛,我國《刑法》是這樣規定的: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那么,公民應當怎樣依據這一規定正確地行使正當防衛的權利呢?
首先,對實施侵害行為的人實行防衛,必須是法律所保護的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權利受到侵犯時,才可以采取這種防衛的行為;其次,侵害行為必須是違法的、犯罪的,而且還必須是實際存在的和正在進行的,如果不法侵害尚未發生或者已經停止,則不在正當防衛之列;再次,防衛行為只能是侵害者的利益遭到損失,而絕對不能對沒有實施侵害行為的第三人造成損害;此外,防衛行為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如果明顯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負刑事責任,這里的明顯超過是指從對方行為的性質、手段、強度的比較來看,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制止不法侵害所作出的反擊。
關于正當防衛,我國《刑法》還有這樣的規定: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奸、綁架以及其他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是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這就是法律上所說的絕對正當防衛,也就是說,只要是對上述幾種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性不法侵害作出的防衛行為,不受限度的限制,即使是因防衛而造成不法侵害人受傷、死亡的,也不會被追究刑事責任。
了解正當防衛非常重要,否則是正當防衛權利行使不當就變成防衛過當了。
防衛過當罪過形式的不同觀點
關于防衛過當罪過形式,大多數國家都未在《刑法》中作出具體的規定,只有少數國家對此作了規定,規定的情況又不盡相同。我國《刑法》對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也未作出規定,也未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再加上人們對《刑法》理論理解上的差異,從而導致在理論界以及在司法實踐中對防衛過當罪過形式這一問題存在著諸多的爭議。概括來看,目前主要有以下幾個觀點:
1、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只能是疏忽大意的過失,故意或者過于自信的過失都不能成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其理由是:“防衛過當是以正當防衛為前提的它是在保護合法權益,制止不法侵害過程中出現的,這種目的的合法性和防衛行為有益于社會性不可能與犯罪故意的罪過共存于防衛人的主觀心理中,因此,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只可能是過失。同時由于防衛人對制止不法侵害造成的損害結果已預見其合法性,而沒有預見其可能產生的非法性。因此,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只能由疏忽的過失而構成。
2、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只能是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不能是故意。這種觀點指出:正當防衛的正當性排除了防衛過當的主觀罪過,在防衛過當的情況下,由于情況緊急,“必要限度的超過只能是行為人的過失,即行為人在正當防衛中由于疏忽大意或輕信能夠避免,以致出現超過必要限度。”
3、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可能是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間接故意,也可能是過失,包括疏忽大意的過失和過于自信的過失。這種觀點指出,防衛過當時,防衛人雖然是故意實施防衛行為,卻是出于防衛意圖,是為了制止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故意實施防衛行為,卻是出于防衛意圖,是為了制止不法侵害而對不法侵害人故意實施防衛行為。防衛人明知自己的防衛行為會發生超出必要限度的危害結果而希望和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即具有了防衛過當中的故意罪過。那些斷然否定防衛過當也有故意情況的說法,忽略了防衛過當的復雜性,是不正確的。
4、認為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可以是疏忽大意的過失,過于自信的過失,也可以是間接故意,但不能是直接故意。該觀點目前已在理論界和司法實踐中被大多數人所接受,該觀點認為,如果防衛過當的罪過形式包括直接故意,那就意味著防衛人在實施防衛行為之初,就已經知道自己的行為會產生嚴重危害社會的后果,而積極地追求這種危害結果的發生,就否認了防衛過當具有正當防衛的前提,也失去了防衛行為出發點的正當性。
防衛過當有哪些成立條件?在防衛的時候必須要能夠把握好相應的力度,一旦防衛過當只會讓當事人受到相應的刑罰,到時候可能要坐牢。關于防衛過當的情形其實還有很多的內容,想要詳細了解的你可以在線與律霸網律師一對一溝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長期公款私存違法嗎
2020-11-12公司法和企業法有什么區別
2021-02-06分公司設立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1盜版被告怎么賠償
2020-11-22立約定金協議怎么寫
2021-03-09遺贈扶養協議公證常識
2020-12-02事故認定書如何審查
2021-01-19孩子撫養權歸誰
2021-01-08家庭暴力引發的故意傷害要如何處理
2020-12-01職工受工傷能否另索精神損害
2020-12-22實習協議包括哪幾部分
2021-01-27股權激勵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1被判刑軍人的工齡如何計算
2020-12-26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的訴訟費由誰負擔
2021-01-05劉某訴某保險公司――帶病投保糾紛案
2021-03-12甘肅省校方責任保險管理工作暫行辦法
2021-02-26人身保險合同不適用損失補償原則
2020-11-23承包合同可以變更嗎
2021-02-28土地承包合同未到期能收回土地嗎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