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在我國,搶劫行為其實在很多國家都是被認定為比較嚴重的暴力型犯罪了,因此在對搶劫行為人做出處罰的時候,自然也是比較嚴厲的。不過在進行處罰之前需要先做出認定才行,那到底搶劫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呢?律霸小編馬上為你做詳細解答。
一、搶劫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1、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1)搶劫罪是侵犯財產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質最嚴重的犯罪。在一般情況下,凡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奪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就具備了搶劫罪的基本特征,構成了搶劫罪。立法上沒有搶劫的數額和情節的限制性規定。但是依照本法第13條的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不認為構成了搶劫罪。例如:青少年偶爾進行惡作劇式的搶劫,行為很有節制、數額極其有限,如強索少量財物,搶吃少量食品等,由于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屬于一般違法行為,尚不構成搶劫罪。
(2)因為婚姻、家庭糾紛,一方搶回彩禮、陪嫁物,或者強行分割并拿走家庭共有財產的,即使搶回、拿走的份額多了,以及類似的民事糾紛,也屬于民事、婚姻糾紛中處理方法不當的問題,不具有非法強占他人財物的目的,不構成搶劫罪。
(3)為子女離婚、出嫁女兒暴死等事情所激怒,而糾集親友多人去砸毀對方家庭財物,搶吃糧菜雞豬,屬于婚姻家庭糾紛中的泄憤、報復行為,一般應做好調解工作,妥善處理,不要作為搶劫論處。
2、本罪既遂與未遂的界限
(1)應以行為人的搶劫是否非法占有了公私財物為標準,已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為既遂,尚未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是未遂。
(2)認為搶劫罪是以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為特征的侵犯財產權利,同時也侵犯人身權利的犯罪。因此,無論搶到財物與否,只要在搶劫中侵犯了被害人的人身權利,就是既遂;
(3)認為本條對搶劫罪分兩款作了規定,實際上是兩個犯罪構成,因此,應當按照兩種情況,分別確定既遂與未遂的標準,即第一款是一般搶劫罪,就應以搶到財物與否為既遂與未遂的標準;第二款是結果加重犯,不存在未遂的問題。
二、搶劫罪是如何認定的
搶劫罪,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財物的所有人或者保管人當場使用暴力、脅迫或其他方法,強行將公私財物搶走的行為。搶劫罪的暴力,是指對被害人的身體施以打擊或強制,借以排除被害人的反抗,從而劫取他人財物的行為。
1、搶劫罪是侵犯財產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質最嚴重的犯罪。在一般情況下,凡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行奪取公私財物的行為,就具備了搶劫罪的基本特征,構成了搶劫罪。立法上沒有搶劫的數額和情節的限制性規定。但是依照本法第13條的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行為,不認為構成了搶劫罪。例如:青少年偶爾進行惡作劇式的搶劫,行為很有節制、數額極其有限,如強索少量財物,搶吃少量食品等,由于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屬于一般違法行為,尚不構成搶劫罪。
2、預謀犯罪時,作了搶奪與搶劫兩手準備,而臨場只實施了搶奪行為,或者作案時臨時改變了行為方法的,以實際實施的方法屬于何種方法而確定罪名。另外,當眾搶奪巨款的,仍屬搶奪罪,不能因搶奪財物數額巨大就改定搶劫罪。
3、搶奪財物時,用力過猛,無意中造成被害人受傷害的,不屬于故意使用暴力,仍應定為搶奪罪。如只造成輕傷,可以作為搶奪罪的情節,從重處罰。
4、攜帶兇器搶奪的,新《刑法》規定以搶劫論處,而不管其是否已實際使用或顯示。但在量刑時應作為情節考慮。為窩贓、拒捕、毀滅罪證而使用暴力的,也以搶劫論。
其實主要也就是將搶劫罪與一些相似犯罪進行對比,這樣更加清楚究竟要怎樣的行為才能被認定為搶劫犯罪。自然,我國對此罪的處罰也不會輕到哪里去。按照《刑法》中的規定,犯此罪的一般是在3-10年有期徒刑之間進行處罰。
搶劫銀行判幾年,搶劫罪的刑期是如何規定的?
搶劫罪一般判多少年
搶劫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無效合同的處理方法是什么
2021-01-10辦理監察事項的監察人員是否適用回避
2021-01-18小孩的撫養權能寫進婚內協議嗎
2021-01-25贍養協議和經濟協議能合起來寫嗎
2021-03-20事實婚姻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2020-11-24知識產權專利證書幾年到期
2021-02-07共同申請同一商標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6軍人離婚調解無效證明在哪開
2021-02-06非血緣父親能否獲得撫養權
2020-12-18轉繼承有怎樣的特征
2020-11-08土地糾紛告狀村委會是民告官嗎
2021-02-20室內設計和施工哪個更好
2021-02-25臨時用地到期可以處罰嗎
2021-01-12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單位交意外保險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05變更受益人要經被保險人同意嗎,購買壽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04保險代理合同保存期限是多久
2021-02-16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保險合同生效 意味著保險責任的開始嗎
2020-11-18失地保險一次性繳費標準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