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死不救應不應該立法的爭議是很久就存在的了,有利有弊。
利
見死不救需要用法律進行指引
應該立法懲罰見死不救者。我們國家的道德滑坡嚴重,特別是受一些司法案例影響,訛詐救助者、誣陷好人的情況讓社會風氣變得很壞。需要通過法律進行道德指引,而案例也往往是推動法律產生的動力。
立法可以讓人們有罪惡感
法律可以規范人們的行為,立法之后人們就會有責任感。這是道德約束和法律約束的區別,法律會讓人有罪惡感,而道德只會讓人產生愧疚感。罪惡感是很難消除的,而愧疚感會被一些合理化的東西消除。
通過立法可以讓人們重新定位
如果立法規定見死不救要受到處罰,人們就會重新定位。假如我救助了,我還能得到良心的安定;假如我不救助,可能會受到處罰。因此,法律可以更好地規范人的行為,讓人們對需要幫助者進行施救。
弊
這是道德規范,不能用法律處理
見死不救,是一種不作為行為。不作為行為要入罪都是有一個“法定的職責”為前提。而見死不救,只是一種道德義務。道德義務不能用刑法來處理,只能用道德教育、良知喚起、社會獎勵來解決。
立法更可能會導致“每個人都躲遠點”
中國人為此可以遇事躲著走、以免牽扯太多麻煩。真要有人出意外了,人們都躲得遠遠的,連看看情況再做打算的可能性都大大降低。要是真從”見死不救”變成“每個人都躲遠點”,這就違背立法的初衷
道德不是靠懲罰養成的
道德淪喪或助人為樂都是有根據。社會現象是很復雜的,要從多方面去觀察。道德不是靠懲罰養成的,用法律手段懲處“見死不救”既沒有必要,也很難操作;不如將精力放在加強社會救助體系的建設。
對于你提出的“見死不救是否應該立法”問題,見死不救目前來說還是不應立法的,見死不救本來就是道德層面上的多,而道德是不能和法律進行掛鉤的,再說了見死不救這種道德問題,應該是由教育進行改變的。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起訴到判決執行需要多長時間
2021-01-28行政處罰聽證
2021-03-10裁員常識
2021-01-19個人獨資企業違法如何處罰
2021-01-02商標侵權賠償標準包括哪些
2020-12-28未成年孩子名下的房產可以抵押貸款嗎
2021-02-10發生交通事故該如何認定責任
2020-12-27違規領取失業金如何處罰
2021-02-18公示催告申請后幾天催告
2020-12-05不安抗辯權的行為表示方式是哪些?
2020-12-09拆遷返還的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1具體如何理解婚姻自由
2020-12-06網絡名譽侵權如何確定管轄法院
2021-02-20強制執行撤銷要多久生效
2021-01-03女方協議離婚共同財產分割、子女撫養權、債務分擔怎么寫
2020-11-16商業銀行貸款應遵循的規定是什么
2021-03-17遺產繼承公證能改嗎
2020-12-12簽勞動合同時須告知勞動者哪些內容
2021-01-21正式入職和外聘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5商場未盡保障義務是否應當賠償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