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這里的“報告‘僅指說明,無批準的含義。”優先錄用“指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
用人單位進行經濟性裁員的法定條件有兩個,只要滿足其中一個條件即可以實行經濟性裁員:
一是因生產經營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法定整頓期間”指的是企業為了恢復清償債務的能力,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和《民事訴訟法》的破產程序進行債務調整和企業整理的一種再建型破產制度。如企業經營不善,難以清償到期債務,就可能被債權人申請破產。如企業只是遇到暫時的困難,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就可以恢復清償能力,則企業可以和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并由法院宣布進入整頓期。在我國整頓由被申請破產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提出并負責主持。如整頓期限結束,企業仍不能清償債務,則由法院宣告企業破產。“進入法定整頓期間”說明企業經營十分困難。
二是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確需裁減人員的,可以裁員。
裁員是集中的辭退員工,所以某些與個別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條件不在適用。同時由于裁員往往牽涉面較大,因此在程序上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
規定經濟性裁員的原因
經濟性裁員是用人單位行使解除勞動合同權的主要方式之一。凡是實行勞動合同制的國家,都或多或少允許用人單位在一定條件下解除勞動合同,其原因是法律賦予了企業經營自主權。我國勞動合同法允許一定條件下用人單位進行經濟性裁員,其原因也是企業享有經營自主權。我國憲法第十六條、第十七條規定了國有企業、集體經濟組織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有權自主經營。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等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利和利益。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是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中企業是獨立經濟主體,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因此享有經營自主權是現代企業的應有內容。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不僅包括生產自主權,也包括用人自主權。用人自主權是企業經營自主權的重要內容,企業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招用人員,也可以裁減人員。如果企業在生產經營困難等情況下不能裁減人員,那么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就沒有辦法落實,也會使企業背上冗員的包袱,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不利于進行公平競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酒后尋釁滋事怎么處理
2021-01-14自有房屋出租屬于許可經營范圍嗎
2020-12-17出租車撿到手機不給怎么辦
2021-03-11民告官狀子怎么寫
2021-03-07拾得人拾得遺失物能向遺失物丟失人請求報酬嗎
2021-03-07貨車是否年檢影響交通責任嗎
2021-03-05酒駕造成車禍造成傷亡怎么處理
2020-12-08怎樣擬定婚前協議才會有效
2020-11-13配偶被判刑,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1-02-21偽造房產證,變賣他人房產會被判刑嗎
2021-02-23公有住房交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勞務工和合同工退休有什么區別
2021-01-26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差別
2020-12-13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稅務局會如何處罰
2021-01-20買人壽保險有哪些優勢
2021-02-09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諒解書的前保險給報嗎
2020-12-03機動車保險的形式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