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自由只是借助于對事物的認識來作出決定的那種能力”,它是確定行為人法律責任和道德責任的主觀根據。刑事責任能力是意志自由在刑事法律關系中的具體化,刑法意義上的意志自由與刑事責任能力應該是內涵相同的范疇。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精神病人的意志自由特征:
首先,承認客觀必然性是意志自由的前提。精神病人的共同特點是,他們都可能受精神疾病的影響而出現反常行為,從而給本人、他人或社會造成危害。這些精神病人實施的危害行為,是他們不能抗拒或者不能完全抗拒的自然現象、客觀規律。
其次,刑法意義上的意志自由的基礎是對刑事法律的認識,就是能正確認識自己行為在刑法上的性質、意義、作用和后果的能力,即辨認能力。刑法上的辨認能力是控制能力的前提,前者對后者起著決定、制約作用。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不僅存在性質上的區別,而且存在程度上的差異,在各種具體行為方面的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也會表現出性質上的區別和程度上的差異。〔2〕
再次,刑法上的意志自由是一個受多種因素制約的發展變化過程,如疾病、身心發育、智力發展程度、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和社會知識積累等因素的制約。
(二)行為人犯罪的主客觀特征
犯罪主觀方面的罪過是任何犯罪構成所必備的主觀要件。罪過是犯罪主體的一種應受法律譴責的心理態度,來源于意志活動,即他已經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后果,卻依然希望或放縱這種結果的發生。
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于受精神疾病的影響,其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受到一定的損害或削弱。這造成了他們實際是在被削弱的意識力和意志力的支配下而實施犯罪行為的主觀特征。因此直接故意犯罪時,行為人為了完成預定犯罪目的意志行為所表現出來的意志,實際是具有某種病態成分的犯罪動機所驅使的結果。而間接故意犯罪時,行為則是在具有一定荒謬色彩、不合情理內容的精神障礙影響下,選擇實施犯罪,放任危害結果的發生。同樣道理,精神病人在實施過失犯罪時的主觀意識能力和意志能力也與正常人大相徑庭。
綜上,考量精神病人犯罪的社會危害程度,不能僅局限于罪的客觀方面,而應結合其犯罪的主觀方面的特征,進行客觀的綜合性評價。僅從客觀方面來看,精神病人實施的犯罪多是殺人、傷害、強奸等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而且犯罪手段殘酷、造成的危害后果嚴重。但這種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只是表面現象,其后起支配作用的,實際是受紊亂的精神活動制約而有所缺損的意識力和意志力。
(三)精神病人犯罪的社會性原因與生物性原因的關系
刑事法律和其他社會行為規范都是調整社會的人的行為。社會的人的本質是具有自我意識,正是這種自我意識,讓社會的人與生物的人,乃至其他物種相區別。人產生自我意識,不僅首先需要以一定的生物基礎,即大腦為前提,而且需要以處于社會關系之中為條件。精神病人正是由于大腦機能失調或處于紊亂狀態而產生的疾病,從而導致自我意識的能力和以此為前提形成的意志能力喪失產生的基礎,或該基礎受到破壞。
法律不應譴責無意識力、意志力者的危害行為,否則就象譴責動物的侵襲行為或自然界的破壞一樣,是異常荒謬而又毫無意義的。就犯罪個體而言,犯罪行為是動機和作出決定的心理過程的某些環節變形的結果。
無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實施危害行為,完全是生物性原因直接作用的結果。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個體而言,因為他們并非完整意義上的社會的人,他們的心理過程的各個環節都要受到處于紊亂狀態的大腦的支配。盡管此類精神病人犯罪原因中的社會性因素和生物性因素相互交織、滲透,但依據已有的科學技術尚無法將他們準確的分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交通認定書全責,后面理賠怎么弄
2020-12-01做無罪辯護不成功會被重判嗎
2020-11-23根本違約解除合同的損害賠償如何確定
2021-02-18房屋買賣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2-11房產抵押擔保協議
2020-12-17家庭債務夫妻雙方如何承擔
2021-02-20個人還不起債務怎么辦
2020-12-27連帶責任人是否當然享有追償權
2020-11-28新交規酒駕如何處罰
2020-12-20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沒有區別
2021-03-10該案贍養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0判決侵權賠償金支付之日如何確定
2021-01-20因公殉職撫恤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0傷殘人員變更國籍,傷殘撫恤金和相關待遇會被取消嗎
2020-11-18買的新車卻辦過保險,4s店是否構成欺詐
2020-12-02拆遷安置房加子女名字怎么弄
2021-02-16室內設計和施工哪個更好
2021-02-25用人單位如何采取措施用法律手段裁員
2021-02-13合同期滿后公司終止合同應該怎樣補償
2021-03-24肇事用救護車保險報銷嗎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