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故意傷害怎么處罰
《刑法》第234條明文規定了故意傷害罪的量刑標準:犯故意傷害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故意傷害罪,致人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傷害他人身體,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未成年人故意傷害,是指被告人實施故意傷害他人行為時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
我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币虼耍闯赡耆朔腹室鈧ψ飸斪肪啃淌仑熑?,但可以從法定的年齡上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怎樣有效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首先,要加強法制宣傳,擴大對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輻射力。走進學校和社區、對未成年進行法律宣傳,開展“送法進校園”活動,指派相關人員做法制輔導員到各中小學講法制課,用生動的案例讓他們得到警示,增強他們的法律觀念。其次,完善組織網絡,與社會各方協調,努力形成幫助失足青少年的網絡合力。引導政府部門、司法部門、基層組織、學校、社區、婦聯、共青團、工會等選派專門人員共同參與到關心、幫教、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中來,讓他們擔當心理咨詢師和心理調解員。呼吁全社會共同來關心未成年人的生活、學習,向他們伸出愛心之手,深入到學校、村街和社區,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幫助經濟有困難的青少年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問題,特別是要充分關注留守青少年及單親青少年的身心發展,形成網絡合力。最后,案件延伸服務,加大教育和引導力度,有效預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是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共同努力,而法院只是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最后一道屏障,對于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法院在案件審理中,加強教育和引導也是預防未成年人再次犯罪的有效途徑。這樣就會達到“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也會取得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統一。要強調的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須首先解決父母的問題。如果沒有合格的父母,那么,很難有合格的子女。因此,要想從根本上解決未成年人犯罪問題,必須首先解決未成年人的父母責任問題。只有讓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切實履行法定的職責,才能預防未成年人犯罪。
對于未成年人犯故意傷害罪的,要是造成的是輕傷的話,則要求已滿16周歲,但如果是重傷或死亡的話,則只要已滿14周歲就可以了。此時對未成年人的處罰一般是按照相應的情節,從輕或減輕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醫療事故喪葬費確定是怎樣的
2021-01-02法律顧問代理案件需要另收費嗎
2021-01-10域名糾紛需要如何處理
2020-12-0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離婚后財產糾紛案件收費標準的請示的復函
2020-12-20父母健在孩子能否變更監護人
2020-11-26治安拘留十天能探望嗎
2020-12-05國家法律對老年人合法權益的保護有何規定?
2021-01-10欠錢不還法院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標準
2021-03-11什么條件下房產證過戶無效
2021-03-17承租人變更有訴訟時效嗎
2021-01-02在公司受傷了公司應該賠償什么
2020-12-21債務人在債權轉讓時的抗辯權的規定
2020-11-25學生在校外發生事故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8房地產企業取得閑置資金利息怎么處理
2021-03-17婚前房產已贈與并過戶還能反悔嗎
2020-12-26房地產權屬調查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
2020-12-17崗位變動員工是否要簽字
2021-01-23如何區分勞動關系勞務關系
2021-03-24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