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違法發放貸款罪如何認定?
違法發放貸款罪(刑法第186條第2款),是指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玩忽職守或者濫用職權,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
■違法發放貸款罪的認定
(一) 違法發放貸款罪與非罪的界限
區分違法發放貸款罪與非罪的界限主要應注意考察以下幾點:
(1)行為人是否違反規定而玩忽職守或者濫用職權。如果行為人既未玩忽職守,也未濫用職權,而是符合有關規定向借款人發放貸款,借款人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償還貸款本息造成貸款人損失的,由于行為人對損失的發生既無故意,也不存在過失,當然不能對其追究刑事責任。
(2)造成損失大小。如果未造成重大損失的,不能以犯罪論處。
(二) 違法發放貸款罪與違法向關系人發放貸款罪的界限
兩者的區別主要是:
(1)行為對象不同。前者是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后者是向關系人發放貸款。
(2)行為表現不同。前者表現為玩忽職守或者濫用職權而向關系人以外的其他人發放貸款的行為;后者表現為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或者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優于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
(3)構成犯罪的具體標準不同。前者要求造成重大損失的才構成犯罪;后者要求構成較大損失的就可以構成犯罪。
(三) 違法發放貸款罪與玩忽職守罪的界限
玩忽職守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違反職責規定,不履行或者不正確履行自己的職責義務,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非法發放貸款罪與玩忽職守罪的區別主要是:
(l)侵犯的客體不同。前者侵犯的是國家的金融管理秩序;后者侵犯的是一般國家機關的正常管理活動。
(2)客觀方面表現不同。前者表現為玩忽職守或者濫用職權而非法發放貸款的行為,其造成的損失一般指經濟損失;后者則只表現為玩忽職守的行為,其造成的損失可能是經濟損失,也可能是人身傷亡,還可能是嚴重的政治影響等。
(3)主體要件不同。前者的主體是中國經營貸款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后者的主體是一般的國家工作人員,國家機關不能成為主體要件。
違法發放貸款罪是經濟類犯罪,涉及到貸款的問題一般都與銀行等金融機構有關,所以犯罪的主體一般都是機關工作人員,并且有利用職權和玩忽職守的行為,且最后的結果是構成重大的損失。
貸款擔保人的擔保期限是多久?
違法發放貸款罪的認定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34歲扶貧干部殉職可以認定為工傷嗎
2021-02-12公司咨詢律師費一般是多少
2021-01-20商標侵權糾紛損害賠償該怎么算
2020-11-19交通事故定責之后賠償比例怎么分
2020-11-15交通肇事致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26婚后獨自買房如何才能算自己的個人財產
2020-12-19繼女應承擔繼母的贍養費嗎
2021-01-06督促程序標的費用
2020-11-12一個負刑事責任從抓到審判要多久
2020-11-11如何評定交通事故傷殘
2020-11-11非完全民事能力人怎樣行使繼承權
2021-03-14房產證糾紛如何維權
2021-01-08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工傷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嗎
2021-01-26已經履行脫密期還需履行競業限制嗎
2020-11-25村民與村企業能否形成勞動關系
2021-01-13接=解除合同后工資怎么補償
2021-01-28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申請勞動局調解的期限是幾天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