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其身體權是否完全喪失?自愿捐贈遺體者的家屬能否對遺體的最終走向享有更多的知情權?
按照目前法學界對身體權的基本解釋,身體權是指公民(包括殘疾公民)維護其身體完全支配其肢體、器官和其他身體組織的具體人格權。身體是公民享有權利的物質基礎,離開了身體,公民無任何權利可言,更不要說具有法律上的人格權。身體權就在于保持身體的完全性、完整性。侵害他人身體的完整性就是對他人身體權的侵害。身體權同時表現為公民對自己身體組成部分的肢體、器官和其他組織的支配權。所以說,身體權也是公民基本的人格權。
目前,我國對于死者是否享有身體權一直沒有定論。我國著名法學家楊*新認為,人活著對自己的身體享有身體權,死后,身體權就轉化為身體利益,這種身體利益轉化由他的近親屬依法保護,侵害死者的遺體,同樣構成侵犯行為,死者的近親屬同樣可以要求賠償精神損失。
與此同時,我國沒有一部統一的遺體捐贈法,只有衛生部和一些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遺體捐贈條例。但我發現,其著重強調的只是捐獻前的自愿程序,而當遺體捐獻后,在遺體捐獻程序、接收站工作人員的培訓、遺體保管、捐獻方和接受方的權利與義務等具體操作方面還存在不少缺陷,很多方面完全處于法律真空。
刑事律師提示:
當一項社會事務事實上處于無人監管的狀態之中時,當法律在多個環節出現真空時,權利就容易受到侵害,程序就容易混亂,個人或家屬之所以愿意遺體捐獻,是因為他們希望能夠為醫學研究盡一份力,從而幫助更多的人擺脫病魔,但這并不意味著遺體就完全“任人處置”。
對于生者來講,我國法律對于身體權的維護確實高度重視,包括《憲法》、《刑法》都規定了身體權受到侵害時,對方應負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而對于死者來說,身體權的擁有與否應當盡快有一個定論,不能總是讓這塊領域處于法律空白之中。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辯律師的地位,權利,義務,責任分別是怎樣的
2020-12-29刑事賠償有沒有期限
2021-03-10實習生可以解除實習協議嗎
2021-01-27在押人員能成立公司嗎
2020-12-17老字號被商標侵權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0-12-02無期徒刑概念及最少服刑年數
2021-01-24假離婚被真離婚怎么辦
2020-12-17法定贍養人
2021-02-19發生交通事故當事人如何處理
2021-01-09分家產時不動產繼承要先確權嗎
2020-12-26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壽險怎樣購買,購買壽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30有保險撞死人保險公司全賠嗎
2020-12-17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被保險人 TheInsured
2020-11-27中國土地承包年限是什么
2020-12-06土方工程承包合同范本
2021-03-15公房交了土地出讓金還是公房嗎
2020-12-04私房拆遷補償款如何分配
2021-02-08拆遷安置后辦理房產證時可以改名嗎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