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刑法第278條),是指故意煽惑、挑動群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行為。二、犯罪構成(一)客體要件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秩序。所謂行政法規的實施,指法律、行政法規在社會生活中的貫徹。法律、行政法規是我國法律淵源效力等級比較高的兩個層次。法律,在本罪中僅指狹義的法律,包括基本法律和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基本法律,是指規定和調整國家和社會生活中某一方面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社會關系的法律。根據憲法第62條第(三)項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如刑法、民法和訴訟法等;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根據憲法第67條第(二)項應當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制定,是指規定和調整由基本法律調整以外的國家和社會生活中的某一方面的社會關系的法律,如《商標法》、《專利法》等。行政法規,根據憲法第89條第(一)項的規定,指國務院根據且為了實施憲法和法律,制定和頒布的有關國家行政管理活動的各種規范性法律文件,如《外匯管理暫行條例,、《金銀管理條例》等。煽動暴力抗拒的法律、行政法規包括現行的法律、行政法規和已經頒布尚未施行的法律和行政法規。例如某人對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不滿,在看到報紙發布的法律條文后即煽動群眾,該法一且施行即以暴力抗拒其實施,即屬煽動暴力抗拒已經頒布但尚未施行的法律、行政法規的情形,(二)客觀要件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行為。煽動,即煽惑、鼓動,是指以鼓動性言語或文字勸誘、引導促使他人去實施犯罪活動的行為。煽動的方式,包括用語言、文字、圖形等,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或者利用演說、張貼、散發、郵寄等形式,煽惑、鼓動群眾以暴力方式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本罪所指群眾,一般應理解為三人以上的特定的或不特定的多數人,也就是說煽動的對象至少是二人,否則不構成本罪。實踐中掌握被煽動的"群眾",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宜機械地以人數多少衡量,應強調從被煽動人的范圍和煽動行為指向對象上進行判斷。如果行為人煽動一兩個人去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被煽動的人構成本罪,而原先的煽動者不構成本罪。如果原先煽動的人煽動的目的在于誘起他人產生的煽動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犯罪意圖,則應根據第29條以教唆犯論處。暴力,是指用武力或者其他強制性手段;"抗拒",指抵抗拒絕,即故意不遵守法律、行政法規,違反公民的守法義務,并公然對抗并拒絕法律、行政法規的強行性施行。(三)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為本罪主體。(四)主觀要件本罪在主觀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目的,即行為人實施煽動行為,其目的在于混淆視聽,蠱惑人心,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三、認定(一)本罪與煽動分裂國家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界限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侵犯的客體不同,后二罪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安全;二是煽動的內容不同;三是對犯罪主觀方面的要求不同,后二罪一般要求行為人有危害國家安全的目的。如果以煽動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為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分裂國家、顛覆國家政權的,應按想像競合犯的原則從一重處斷,因而應適用煽動分裂國家罪、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二)本罪與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罪的界限主要表現為:一是侵犯的客體不同,后者侵犯的客體是民族平等和民族閉結,二者煽動的內容不同,三是主觀力而不同,后罪一般以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為目的。如果以煽動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的方式,其根本目的在于激起民族仇恨、民族歧視,應按想像競合犯的原則從一重處斷,以煽動民族仇恨、武族歧視罪定罪處罰。(三)本罪與妨害公務罪的界限第277條妨害公務罪第一款“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法執行職務的”和第四款“故意阻礙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國家安全工作的,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造成嚴重后果的”,是妨害公務罪的兩種客觀表現。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是通過行政執法人員、司法人員履行公務來進行的,因而阻礙其公務執行也可看作阻礙法律、行政法規實施。但本罪所針對的不是具體的公務行為,而是國家法律、行政法規的實施。再者,兩罪的客觀表現不同,后者表現為行為人以暴力、威脅的方法阻礙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人大代表、紅十字會工作人員,或未使用暴力、威脅方法阻礙安全機關、公安機關依法執行職務或履行職責。如果行為人在煽動特定的多數人暴力抗拒法律、行政法規實施時,在煽動的具體內容中又有以暴力等方法阻礙公務行為的,應以想像競合犯依煽動暴力抗拒法律實施罪定罪處罰。四、處罰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所謂"造成嚴重后果",一般是指:(1)妨礙了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2)所煽動的暴力行為導致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3)導致社會動蕩不安的。五、法條及司法解釋[刑法條文]第二百七十八條煽動群眾暴力抗拒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實施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減資要先補虧嗎
2021-03-18政府法律顧問的條件
2021-03-11我國法律關于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規定
2021-01-08融資涉及哪些法律問題有哪些
2021-01-05中小企業實行股權激勵有什么好處
2021-02-06怎么限制探望權的時間
2021-03-09訴訟費是否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2020-11-13私生子行使繼承權的法律依據如何
2021-03-02私有房向機關等出租或出售的規定
2020-12-28競業限制離職不補償是否生效
2020-12-29單位現在突擊裁員要給勞動者補償嗎
2021-02-14勞務合同簽在第三方是什么意思
2021-01-29勞動糾紛一審終審怎么撤銷
2020-12-31投保人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后果怎樣的
2020-12-10意外傷害的保險有哪幾類
2020-11-16財產保險意外傷害險種的理賠流程
2021-03-22什么情形保險公司不予理賠
2021-03-06沒有上崗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2-02按哪一種方式處理違反免責條款的當事人
2021-02-19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