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習近平主席上臺之后,反貪污、反腐敗的力度大大得到了提升,一個又一個的貪官紛紛落馬,百姓拍手叫好。一方面,是這些官員自己去貪污,另一方面是有人行賄。那么就延伸出一個疑問,為什么受賄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而不是間接故意?
一、什么是受賄罪?
國家機關的形象、聲譽,同時也侵犯了一定的財產關系。受賄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財物。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利用職務便利,索取他人財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財物為他人謀取利益。
二、什么是直接故意?
直接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必然或者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希望危害結果的發生以及明知必然發生危害結果而放任結果發生的心理態度。
綜上可知,直接故意就是“明知 希望”
三、什么是間接故意?
間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種類型,即明知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并且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心理狀態。所謂放任,是指行為人對于危害結果的發生,雖沒有積極地追求,但也沒有有效地阻止,既無所謂希望,也無所謂反對,而是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任憑它發生與否,對結果的發生在行為上持一種消極的態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與其意志沖突。
四、為什么受賄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而不是間接故意?
受賄罪主觀方面的基本內容包括: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從認識因素和意志因素的關系看,認識因素是意志因素的基礎,意志因素是在認識因素基礎上所持的態度。根據刑法第14條的規定,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希望或放任這種結果發生的是犯罪故意。從刑法的規定我們可以得知,認識因素的內容包括危害行為和危害結果,其重點是危害結果;而意志因素的內容僅限于對危害結果的態度。由于受賄罪是行為犯,并沒有實害結果,危害結果就是對法益的侵犯。在受賄罪中,危害結果是受賄行為對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不可出賣性的侵犯。因而,對于受賄罪來說,其意志因素只可能是“希望受賄行為侵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不可出賣性”?!跋M北砻髁诵袨槿藢Y果的心理態度,“受賄行為侵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不可出賣性”則是受賄罪意志因素的內容。
因此,受賄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
從以上四個部分,我們可以知道為什么受賄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而不是間接故意。身為國家工作人員,要為百姓做實事,做好事,而不是借國家工作人員的身份去謀一己之私,擾亂社會風氣。任何違反法律的事情都是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的,正所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受賄罪量刑標準2017
?受賄罪刑法條文
?受賄罪中的哪些行為會數罪并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復議調解后治安處罰能否撤銷
2020-12-30專利工作部門可以參與推薦專利產品活動嗎
2021-03-12婚前債務協議怎么寫
2021-02-05軍婚怎么樣才能離婚
2021-01-12要約修改后原來的條款還有效嗎
2021-01-08合同法履行時間適當是指多久
2020-11-22修理車是雇傭關系嗎
2021-02-18暑假期間學生溺亡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1-18公司可否不經過員工同意而調動崗位
2021-01-01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勞動糾紛多久過起訴期
2021-02-28100錯寫成1000人壽保險按哪個支付
2020-12-27保單轉讓需要經保險人同意嗎
2020-11-25董某患重大疾病,投保后保險條款不予理賠引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23從保險法修改看保險消費者利益保護有什么
2021-03-13責任無法認定保險公司如何賠償
2021-03-12保險合同中自動墊費條款的效力
2021-02-08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保險公司有中止合同的權利嗎
2021-03-03保險受益人是否存在法定情況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