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賄罪能否取保候審?受賄罪的犯罪構成是什么?我國法律中對受賄罪是否能取保候審有相關規定嗎?接下來,律霸編輯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有關受賄罪的相關知識,幫助大家了解受賄罪的有關內容。
一、受賄罪可以取保候審嗎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我們可以提供取保候審服務:
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但實行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3、有逮捕必要,但因患有嚴重疾病,或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不宜逮捕的;
4、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羈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辦結,需要繼續查證、審理的。
如果符合以上條件,涉嫌受賄罪則可以取保候審,但是是否批準還需要看辦案部門。
二、受賄罪的構成要件
1、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復雜客體。其中,次要客體是國家工作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主要客體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的正常管理活動。
本罪的犯罪對象是財物。但不應狹隘地理解為現金、具體物品,而應看其是否含有財產或其他利益成分。這種利益既可以當即實現,也可以在將來實現。因此,作為受賄罪犯罪對象的財物,必須是具有物質性利益的,并以客觀形態存在的一切財物。包括:貨幣、有價證券、商品等,另外,對受賄人而言,其所追逐的利益的著眼點,既可以是該財物的價值,也可以是該財物的使用價值。所以,受賄罪中的賄賂:財物,從一定意義上說,屬于商品范疇。
2、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財物,或者收受他人財物并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
從受賄罪的客觀行為來看,有兩種具體表現形式:
(1)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財物。索賄是受賄人以公開或暗示的方法,主動向行賄人索取賄賂,有的甚至是公然以要挾的方式,迫使當事人行賄。鑒于索賄情況突出,主觀惡性更嚴重,情節更惡劣,社會危害性相對于收受賄賂更為嚴重。因此,本法明確規定,索賄的從重處罰。因被勒索給予國家工作人員以財物,沒有獲得不正當利益的,不是行賄。索取他人財物的不論是否為他人謀取利益,均可構成受賄罪。
(2)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賄賂而為他人謀取利益的行為。收受賄賂,一般是行賄人以各種方式主動進行收買腐蝕,受賄人一般是被動接受他人財物或者是接受他人允諾給予財物,而為行賄人謀取利益。
3、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即國家工作人員,另據本法第93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包括當然的國家工作人員,即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擬定的國家工作人員,即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
4、本罪在主觀方面是由故意構成,只有行為人是出于故意所實施的受賄犯罪行為才構成受賄罪,過失行為不構成本罪。如果國家工作人員為他人謀利益,而無受賄意圖,后者以酬謝名義將財物送至其家中,而前者并不知情,不能以受賄論處。在實踐中,行為人往往以各種巧妙手法掩蓋其真實的犯罪目的,因而必須深人地加以分析判斷。如在實踐中,有的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利益,收受財物,只象征性地付少量現金,實際上是掩蓋受賄行為的一種手段,對之應當以受賄論處。對于這種案件受賄金額的計算,應當以行賄人購買物品實際支付的金額扣除受賄人已付的現金額來計算。
我國對取保候審有嚴格的條件限制,但對于受賄罪的犯罪分子來講,只要其符合了取保候審規定的條件,那么就是能夠申請取保候審的,只是有關部門批不批準取保候審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實踐中,還有很多關于取保候審或受賄罪的問題,要是您想要進一步了解,請咨詢律霸的專業律師,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審的條件是什么
受賄罪怎么判刑的?
如何認識商業受賄罪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子已拆遷有法律時效嗎
2020-12-12經濟犯罪是否應該取消死刑
2021-03-14公司章程規定不設股東會能否召開臨時股東會
2021-03-04股權眾籌融資是否涉嫌非法集資
2021-03-20首付分期簽了借款協議還能退房嗎
2021-02-27父親被判刑可以申請變更撫養權嗎
2020-12-19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提交的材料有哪些
2021-01-18遺產的范圍有哪幾種
2020-12-09簽了就業協議又想解約
2020-12-16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實習協議在法律上是什么性質
2020-12-30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21交通意外險賠多少錢
2021-01-19交保險沒簽合同被辭退或調崗怎么辦
2020-12-21保險公司合同變更 第三者責任險賠付
2020-11-30如何確定保險合同賠償范圍
2020-11-29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保險法司法解釋一有什么內容
2021-02-05拆遷發生糾紛是否可行政訴訟
2020-12-20拆遷補償款屬于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