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私車出公差車禍如何賠
經單位領導同意了的,因此屬于履行職務行為的一部分。即使單位不知甄某的交通方式,甚至明確反對甄某開自己的車辦公事都不影響其作為職務行為的性質,因為問題的核心是甄某的行為從目的上而言是職務授權范圍內的行為,而不是與職務無關的行為。相反,如果當事人僅是使用單位的車輛卻是為了辦私事,并且未經單位同意就不屬于職務行為。
駕私車出公差涉及一個法律問題即是否該行為構成職務行為。職務行為具有狹義和廣義之分,所謂狹義職務行為,是指國家機關或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行為。廣義職務行為,還包括受雇人執行雇主委托之事務時的行為,即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示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判斷是否是職務行為的標準主要有:是否以用人單位的名義;是否該行為在外觀上足以被認為是外觀行為;是否依社會共同經驗足以認為與用人單位職務有相當關聯;是否該行為所得利益由該用人單位享有。
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第34條的規定,用人單位的工作人員因執行工作任務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侵權責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8條的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法定代表人、負責人以及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致人損害的,依照《民法通則》第121條的規定,由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民事責任。上述人員實施與職務無關的行為致人損害的,應當由行為人承擔賠償責任。第9條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致人損害的,雇主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雇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人損害的,應當與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雇主承擔連帶賠償責任的,可以向雇員追償。前款所稱“從事雇傭活動”,是指從事雇主授權或者指示范圍內的生產經營活動或者其他勞務活動。雇員的行為超出授權范圍,但其表現形式是履行職務或者與履行職務有內在聯系的,應當認定為“從事雇傭活動”。屆時與《民法典》(2021.1.1生效)相沖突的條例廢止。
單位工作人員駕私車出公差應認定為職務行為,因該行為產生的相應損失應由工作人員所在單位來賠償。但根據民法上的公平原則,用人單位在承擔責任后,可以根據該工作人員在事故中的過錯情況進行追償。
駕私車出公差車禍如何賠?駕私車出公差之前必須要跟單位說清楚,得到單位的同意,這樣就算發生車禍保險公司拒賠時,也可以要求單位承擔責任。對于駕私車出公差車禍后續賠償上產生糾紛,建議你點擊律霸網在線咨詢系統找律師問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權眾籌融資有哪些法律法規
2021-03-22假合同章的合同生效嗎
2020-11-13對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不服怎么處理
2021-02-20信用卡多久不還上征信
2021-01-25格式合同條款指的是什么
2021-02-14城管強制拆除違建程序是什么
2021-03-04勞務派遣職業病如何認定
2021-01-25意外險保障范圍
2021-02-09壽險理賠的材料和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5產品責任險條款(國內)
2020-11-20保險公司是否賠償怎么判斷
2021-03-22人身保險從業資格證書如何取得
2020-12-05失業保險基金的構成
2021-02-02保險公司遲遲不給處理可以投訴嗎
2021-02-20保險100萬撞死人賠多少
2020-12-08房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1-01-19未按期交費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嗎
2020-12-29保險公司的明確說明義務的內容有哪些呢
2020-12-16人身保險可不可以重復理賠
2020-12-02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