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傷公安立案后追訴期
一、法定最高刑為不滿五年有期徒刑的,經(jīng)過五年不再追訴。
二、在檢察院、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立案偵查或者在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偵查或者審判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三、被害人在追訴期限內(nèi)提出控告,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訴期限的限制。
輕傷法定刑期不超過五年,故追訴期為五年。
故意傷害罪的形態(tài)
故意輕傷的,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即行為人主觀上只想造成輕傷結果,而實際上未造成輕傷結果的,不宜以犯罪論處。重傷意圖非常明顯,且已經(jīng)著手實行重傷行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應按故意重傷(未遂)論處。故意傷害致死的,屬于結果加重犯,行為人主觀上對傷害持故意,對致人死亡有過失。易*之,在傷害對象與死亡者不是同一人的情況下,應根據(jù)行為人對死亡者的死亡是否具有預見可能性以及有關事實認識錯誤的處理原則來認定是否傷害致死。
(1)如果行為人甲對被害人乙實施傷害行為,雖然沒有發(fā)生打擊錯誤與對象認識錯誤,但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丙卻仍然實施傷害行為,因而造成丙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
(2)如果行為人A本欲對被害人B實施傷害行為,但由于對象認識錯誤或者打擊錯誤,而事實上對C實施傷害行為,導致C死亡的,應認定為故意傷害致死。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根據(jù)處理事實錯誤的法定符合說,刑法規(guī)定故意傷害罪不只是為了保護特定人的身體健康,而是為了保護一切人的身體健康;只要行為人有傷害他人的故意,實施了傷害他人的行為,結果也傷害了他人,就成立故意傷害罪,而不要求其中的“他人”完全同一。故意傷害致死也是如此。B與C的身體均受刑法保護,發(fā)生對象認識錯誤或打擊錯誤并不影響A的傷害行為性質(zhì),理當以故意傷害致死論處。
(3)如果行為人張三對李四實施傷害行為,既沒有發(fā)生事實認識錯誤,也不明知自己的行為會同時傷害王五,由于某種原因致使王五死亡的,則難以認定張三的行為成立故意傷害致死。
故意傷害他人而致他人受傷的,就會構成犯罪。故意輕傷的,不存在犯罪未遂問題,即行為人主觀上只想造成輕傷結果,而實際上未造成輕傷結果的,不宜以犯罪論處。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要了解,歡迎咨詢律霸網(wǎng)的免費法律咨詢。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后賣房子需要對方簽字嗎
2021-02-03一般醫(yī)療事故賠償幾萬
2021-01-25發(fā)生醫(yī)療糾紛的原因有哪些
2021-03-11監(jiān)護職責可否委托他人行使
2020-12-22離婚女婿對前岳母無贍養(yǎng)義務嗎
2021-02-13怎么取證沒有贍養(yǎng)老人
2020-11-15車禍出院后多久去理賠,怎么理賠
2020-12-02合同上是否要約定購買五險一金
2020-11-21購房要注意的知識有哪些
2021-01-13怎么取回自己的房產(chǎn)證
2020-12-15居間合同的報酬有限制嗎
2020-11-27集資房上市需要交納什么費用
2021-03-25投保壽險時應注意什么,壽險的保險金怎么給付
2021-03-02什么是免責條款,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免責條款主要包括什么
2020-11-28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審查部門是保監(jiān)會嗎
2021-01-06對保險監(jiān)督管理機構審批設立保險公司申請的期限是如何的
2021-01-14什么是被投保人
2020-12-29香港騙子雇內(nèi)地人挖眼自殘騙保險金
2021-01-05保險“霸王條款”輸官司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