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規定合同詐騙罪的客觀表現形式有如下五種:
(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
(二)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
(三)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詐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
(四)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
(五)以其他方法騙取當事人財物。合同詐騙罪行為人是否“虛構事實”,“隱瞞真相”,其客觀鑒別標準,關鍵是看行為人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所以合同詐騙,簡言之,就是行為人明知自己沒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或擔保,故意制造假象使與之簽訂合同的產生錯覺,“自愿”地與行騙人簽訂合同,從而達到騙取財物的目的。
1、行為人根本不具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認定行為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應當以簽訂合同時行為人的資金狀況,信譽評價,貨源準備等基本情況作依據,如果不看簽約時的實際履行能力,僅僅根據簽約后的履行表現來作判斷,很容易使犯罪分子蒙混過關。當前,應當注意區別根本無履行合同能力與有部分履行合同能力的界限,只在完全無履行合同能力的才能以合同詐騙罪論處。這里關鍵要看簽訂合同時的履行能力,至于簽訂合同后由于客觀原因而造成無實際履行能力,此類情況決不能以本罪定罪處罰。
2、采取欺騙手段。欺騙手段絕大多數是作為,而不可能是單純的不作為,欺騙手段表現為行為人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虛構事實指行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實,騙取被害人的信任,其表現形式主要是:假冒訂立合同必需的身份,盜竊、騙取、偽造、變造簽訂合同所需的法律文件、文書,制造“合法身份”,“履行能力”的假證明,虛構不存在的基本事實,虛構不存在的合同標的等。隱瞞真相是指行為人對被害人掩蓋客觀存在的基本事實,其表現主
要是:隱瞞自己實際上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實,隱瞞自己實際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圖,隱瞞合同中自己有義務告知對方的事實。
3、使與之簽訂合同的人產生錯誤認識。這種錯誤認識指對能夠引起處分財產的事實情況的錯誤認識,而不是泛指受騙者對案件的一切事實情況的錯誤認識。在合同詐騙案中,受騙者的錯誤是“由于行騙者的行騙行為所引起的”,如果欺騙手段與錯誤認識之間缺乏因果聯系,也不能以詐騙罪論處。
4、被騙人“自愿”地與行為人簽訂合同并履行合同義務,交付財物或行為人(或第三人)直接非法占有他人履約而交付的財物。
就合同詐騙罪合同的形式和內容看,有兩種情形:
(1)、假面目簽訂的合同。假面目指行為人的姓名和身份、訂的合同、使用的公章和介紹信等是假的。假面目必然導致合同內容的虛假性,即客觀上無法履行合同的內容。行為人同他人簽訂這種合同,詐騙故意明顯,只要所騙財物到手,即可認定詐騙既遂。
(2)、真面目簽訂合同,即行為人的姓名、身份、簽訂的合同、使用的公章介紹信等都是真的,但其合同內容分三種情況:一是內容真實的合同,若不是詐騙故意明顯,一般情況下,不以合同詐騙罪論處;二是內容半假半真的合同,如果行為人有履約意圖,客觀上也為履行合同作積極努力,雖因客觀原因未能履行,但不能認定詐騙;
相反,如果客觀有履約可能,但主觀上無履約意圖,借有部分履約能力之名行詐騙之實,自然以合同詐騙罪論處;三是內容假的合同,行為人完全沒有履約能力,主觀上意圖無償占有錢財,客觀方面將所騙錢財用于揮霍或其他用途,自然以詐騙罪論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判有期徒刑10年坐幾年
2021-02-13驅逐出境是否適用臺灣
2021-01-14一級醫療事故分級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1醫療事故處理標準
2021-01-25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訴訟時效要多久
2021-01-25撫養權變更有期限嗎
2021-02-23工傷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2021-01-26企業未成立工會怎么解除合同
2021-02-10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什么
2020-11-15勞動合同應該怎么解除
2020-11-23勞動報酬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26人壽保單能轉讓嗎,人壽保險不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4保險合同生效能退保嗎?怎么樣算合同生效
2020-12-13談用仲裁方式解決保險合同糾紛
2020-11-28司機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保險公司照樣得賠
2021-03-04少年摔了一跤死了 保險公司卻不肯賠付
2021-01-26人身侵權與保險理賠是否兼得
2020-11-12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保險公司的車險有差別嗎
2021-03-12交通世故鑒定結果出來了保險公司多久能賠錢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