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體要件
盜竊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的所有權。所有權包括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等權能。這里的所有權一般指合法的所有權,但有時也有例外情況。盜竊違禁品或犯罪分子不法占有的財物也構成盜竊罪。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具有竊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或者多次竊取公私財物的行為。
所謂竊取,是指行為人違反被害人的意志,將他人占有的財物轉移為自己或第三者(包括單位)占有。
主體要件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16周歲)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均能構成。對主體的修改是對本罪修改的重要內容。依原刑法,已滿14歲不滿16歲的少年犯慣竊罪、重大盜竊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本法取消了此規定。
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盜竊罪故意的內容
(1)行為人明確地意識到其盜竊行為的對象是他人所有或占有的財物。行為人只要依據一般的認識能力和社會常識,推知該物為他人所有或占有即可。至于財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是誰,并不要求行為人有明確、具體的預見或認識。如放在宿舍外的自行車,河中一群暫時無人看管的鴨子,客車行李架上的行李等。如果行為人過失地將他人的財物誤認為是自己的財物取走,在發現之后予以返還的,由于缺少故意的內容和非法占有的意圖,不成立盜竊罪
(2)對盜竊后果的預見。如進入銀行偷保險柜,就意圖盜竊數額巨大或特別巨大的財物。進入博物館就意圖偷文物。這樣的犯意,表明了盜竊犯意圖給社會造成危害的大小,也就表明了其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對非法竊取并占為己有的財物,隨后又將其毀棄、贈予他人或者又被他人非法占有的,系案犯對財物的處理問題,改變不了其非法侵犯財產所有權的性質,不影響盜竊罪的成立。如果對某種財物未經物主同意,暫時挪用或借用,無非法占有的目的,用后準備歸還的,不能構成盜竊罪。構成其他犯罪的,可以將這一情況作為情節考慮。有一些偷汽車的案件即屬此種情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認定時間規定有多久
2021-01-02公司并購和收購的不同之處有哪些
2021-03-24保險人的合同解除權是什么
2021-01-09房屋拆遷中的搬遷費由誰支付
2021-02-11交警出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要用幾天
2021-01-15交通事故起訴程序有哪些
2021-01-07客戶不按照合同履行條款怎么辦
2020-11-30房產繼承前調查要多久
2021-01-28雇傭關系傷者主動放棄治療還要賠償嗎
2021-01-15勞務用工和合同用工是什么意思
2021-03-04企業勞務外包如何進行
2020-12-17辭職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15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健康保險包括哪些
2020-11-28機動車損失保險的證明材料
2021-01-05郭律師提醒2012年7月1日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保險法》
2020-11-25承包的荒山可以轉讓嗎
2020-11-26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民就業問題的緊迫性
2020-11-07城中村拆遷時,應該怎么補償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