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通過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設定陷阱等手段騙取對方財產的行為。或者是合同一方當事人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或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從而與之簽訂或履行合同的行為。
合同詐騙的常見形式
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方法,詐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
5、以其他方法騙取當事人財物。
合同詐騙罪與民事欺詐行為的區別
理論上普遍認為,主要應把握如下幾點:
(1)主觀目的不同。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主觀上是以簽訂合同為名,以達到非法占有對方當事人財物的目的,而民事欺詐行為人雖然也有欺詐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客觀方面不同。民事欺詐雖然在客觀上表現為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但其欺詐行為仍在一定程度內,故仍應由民事法律、政策調整;合同詐騙罪中的虛構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應由刑法來調整。民事欺詐行為有民事內容存在,合同詐騙罪的行為人根本沒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和實際行為。
(3)履行合同的實際行為不同。合同詐騙中行為人根本無履行誠意,客觀上不作履行合同的任何積極努力,或者是履行小部分而騙取大部分財物;而民事欺詐行為,行為人有履行合同的誠意,能夠雖有可能無法完全履行,但能作各種努力。
(4)對所獲財物的處理方式不同。合同詐騙中,行為人拿到對方當事人財物后,或攜款潛逃,或是揮霍浪費,根本不想履行合同或將財物歸還對方;而民事欺詐中,行為人在取得財物后,多用于購買生產資料,為履行合同創造條件。
(5)產生的法律后果不同。合同詐騙罪承擔刑事責任,而民事欺詐承擔民事責任。
通過上述列舉,律霸網小編認為,只有在確定行為人有無非法占有目的的基礎上才有可能確定客觀行為和客體的性質。因此,只有主觀上有無非法占有的目的才是合同詐騙罪和民事欺詐行為區別的關鍵所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照相館的照片屬于隱私嗎
2021-02-11合同保證金能否在貨款中扣除
2021-02-24醫療事故賠償中的舉證責任
2021-03-10個人可以做傷殘鑒定嗎
2021-03-09可以注銷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情形
2021-02-24火車脫軌壓毀房屋,列車長承擔責任嗎
2020-11-29中介哪些行為會受處罰
2021-02-19必須服務期是屬于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嗎
2021-03-23勞務關系是否使用侵權責任法
2020-11-20航班取消改簽要加錢嗎
2020-12-25男友是否可以給女友投人身保險
2021-02-05保險合同是否成立或生效的依據是什么
2020-11-13大理洱源發生地震,地震保險是否可理賠
2021-02-21財產保險有哪些作用
2020-11-13是不是買了“全險”就不會被拒賠
2021-02-26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8什么是法定代理人
2020-12-10土地含有地上物可以出讓么
2020-11-08出讓方可以解除土地出讓合同嗎
2020-12-05土地流轉后農民怎么辦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