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監管秩序罪的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本罪所侵犯的客體,就是我國勞改機關的監押管理秩序。詳言之,破壞監管秩序罪的客體要件,就是我國勞改機關在有關的法律、法規、規章和規則的調節下,形成的監押、管理犯人的一種正常的社會狀態。監管秩序是社會秩序的一種,是社會秩序在勞改機關這個特殊場所的特殊表現。
其一,監管秩序是勞改機關、勞改機關的干警和勞改機關中服刑的罪犯相互間形成的懲罰與被懲罰、強制與被強制、改造與被改造的活動狀態。
其二,監管秩序是在國家有關勞動改造的法律、法規、規章以及各個勞動機關的紀律、制度等行為規則、規范的調節下形成的。監管秩序是罪犯遵守監獄等的規章紀律,服從管理,履行改造義務的行為。
其三,監管秩序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任何社會秩序的建立,都是為了實現一定自的,建立監管秩序的目的,就宏觀而言,是為了維護一定的階級統治,從其直接目的看,則是國家要利用這一秩序的建立,懲罰和改造罪犯、預防犯罪,實現本法所確立的刑罰的功能。
破壞監管秩序的行為對勞改機關以至整體司法機制的危害,實質上是對全體社會的危害。但這里我們講的對社會的危害,是指除此之外該種行為惡劣的社會影響。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依法被關押的罪犯,有法定破壞監管秩序行為之一,情節嚴重的行為。
(一)毆打監管人員的;
(二)組織其他被監管人破壞監管秩序的;
(三)聚眾鬧事,擾亂正常監管秩序的;
(四)毆打、體罰或者指使他人毆打、體罰其他被監管人的。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是特殊主體。也就是說,構成該罪的主體,必然是具有特定身份的自然人,即被依法判處刑罰,并被強制在勞改機關服刑的罪犯。該罪的主體具備兩個條件;第一,犯有罪行;第二,經司法機關判決或決定而被收押在勞改機關。這是區分該罪主體和非該罪主體的基本標準。
一般情況下,該罪主體包括巳被人民法院判處拘役以上刑罰而在監獄、勞改隊、少年犯管教所、看守所服刑的罪犯(即在押犯)。非在押犯雖然不能單獨成為本罪的主體,但是,非在押犯人與在押犯人相勾結,教唆、組織、策劃、幫助在押犯人實施妨害監管秩序行為的,可以構成本罪的共犯。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即必須具有抗拒改造的犯罪意圖,間接故意和過失不構成本罪。
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危害勞改機關監管秩序的行為,而故意實施該行為以追求對監管秩序之危害的心理狀態。犯罪動機則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為了發泄對司法機關的不滿情緒,有的是為了滿思某種私欲,有的則是為了達到一些非法的要求。但不管出于什么動機,一般并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委托人在什么情況下需要負法律責任嗎
2021-01-07開車撞死狗跑了算不算肇事逃逸
2021-02-18兩個以上法院有管轄權如何處理
2020-12-26事故賠償如何認定
2020-12-11房產繼承前調查要多久
2021-01-28拆遷安置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6保密協議的保密義務是什么
2021-01-25懷孕被裁員公司如何補償標準
2021-02-21勞動糾紛材料怎么寫
2020-12-20技術聘用合同是否屬于勞動爭議
2021-01-18離婚如何分割人壽保險金
2020-11-16海洋貨物運輸保險索賠期限
2021-01-18可以提前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嗎
2021-03-23保險欺詐包括哪些行為
2021-02-24保險代理人的行為是如何調整的
2020-12-04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有什么
2021-01-12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業道德
2021-01-06新保險法對被保險人利益的保護有哪些規定
2021-02-09公益拆遷比商業拆遷補償低嗎
2021-01-15購買拆遷安置房需要注意些什么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