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常委會10月24日開始審議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正案草案。草案擬對《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進行修改,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有過錯,應當負次要責任、同等責任、主要責任和全部責任的,機動車一方分別承擔80%、60%、40%和不超過10%的賠償責任。
在最近幾年的立法過程中,還沒有哪部新法像《道路交通安全法》那樣引起過激烈的社會反響。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條被廣泛理解為“機動車全責”條款,它規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發生交通事故的,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機動車駕駛人已經采取必要處置措施的,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這一條款援引了《民法》中的無過錯責任原則,對道路交通中強勢的一方加大了責任承擔,對弱勢的、容易受到傷害的一方實施了更嚴格的保護,從立法本意上看本無不妥。但是,由于當時交強險制度尚未落實,商業三者險的賠付額度普遍過低,《保險法》又不支持無過錯責任的賠付,于是,這樣的歸責辦法就導致了新的不公平。在行人和非機動車道路違法現象較為普遍的情況下,“第76條”導致了這樣的悖謬現象:行人和非機動車的道路違法行為,有可能讓守法的機動車駕駛人傾家蕩產!
而在后來的執法實踐中,“第76條”也確實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混亂。由于對“第76條”的理解不同,不合情理的事故處理案例屢屢見報端。于是,“第76條”面臨甫一落地就不得不修改的窘境,媒體的批評連篇累牘。
回想起來,《道路交通安全法》經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之后,媒體的宣傳堪稱鋪天蓋地,但此前,該法的起草過程卻一直風平浪靜,人們既無從了解法律條文的細節,更沒有機會對之說三道四。而正是由于這樣一個民主評議過程的缺失,讓一部理念很新的法律出現了瑕疵,也讓它錯失了及時自我訂正的時機?!暗?6條”要修改,這是值得慶幸的。但愿以此為契機,有關方面能夠敞開公民立法的大門。只有在立法過程中貫徹民主與科學的精神,我們的立法質量才會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從法律層面看“新交法”修正案草案,無非是“新交法”第76條該不該修改?
對貫穿“新交法”始終的“以人為本”我們理應肯定。
事實上,公眾對“行人路權優先于車輛路權”這一立法理念并不缺少共識。但“以人為本”并不能簡單地理解成“以行人為本”,如果“一邊倒”地對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人實施絕對的法律保障,而無視機動車駕駛者和機動車乘車人的“人權”,就不能稱之為完整的“以人為本”。對于有過錯的行人,也應讓其承擔過錯,尤其是與其故意違法行為相對應的責任。否則,因行人的違章、違法而被破壞的法律秩序就無法維系,公平原則就無法彰顯。
“新交法”的立法背景是“行人違章撞了白撞說”喧囂一時,沈陽等地還一度將此原則制度化。對于這一既有違《民法通則》,又有違人本價值的違法之法,“新交法”確有“矯枉”之責。然而“矯枉”如果過正,不但無益于理念的轉換與糾紛的解決,還會加劇矛盾,衍生出新的立法和執法問題。第76條僅僅規定了“機動車撞人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而實質上并無規定違章行人的責任承擔,這很容易讓人誤解為“機動車一方負全責”。“撞了白撞”并未因“矯枉”之法得到糾正,而只是倒置了責任主體?!俺C枉”的結果實質是以另一種不公代替了前一種不公。因此,修正第76條確有必要。
交通文明既應是法制的文明,規則的文明,又應是管理的文明。“新交法”在完善行人與機動車這兩方責任的同時,似乎還忽略了對路政和交通負有管理之職的行政部門的責任。當然,也許這更應該由相關的行政法尤其是行政責任法加以體現。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認定書下來多久做工傷鑒定
2021-01-04國家公職人員違規違紀受處分后是否能保留其工作
2021-01-03仲裁委員會的法律效力
2021-01-22政府法律顧問工作總結范本如何書寫
2020-11-08婚姻法律師收費標準是多少
2021-02-16涉及財產的律師收費適用什么收費方式
2021-02-26取得實施強制許可單位可以允許他人實施嗎
2020-12-21婚前債務自動轉為婚后債務嗎
2021-03-14代書遺囑有效的條件
2021-02-04高度危險作業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怎么承擔
2021-03-21交通事故訴訟費能否稅前扣除
2021-02-07為什么有精神損失賠償
2020-11-15雇傭關系能認定工傷嗎
2021-01-31居民申請保障性住房條件有哪些
2021-01-3060歲上班勞動關系存不存在
2021-03-03調崗降薪案例一
2021-01-06為什么要投保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2-14人身保險公司有什么權利嗎
2021-03-17保險合同條款有哪些種類
2021-03-18保險理賠的方式有幾種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