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通州法院審結一起交通事故賠償案,法院最終認定,雖然車主趙-先生承擔事故全部責任,但因為乘客李女士明知拼車存在風險卻選擇乘坐非運營車輛,因此車主只負擔80%的賠償。
家住燕郊的李女士在東三環附近的一家公司上班,由于路程較遠,平時她都習慣采取拼車的方式出行。2014年6月一天的早上,李女士和往常一樣,通過網絡聯系了車主趙-先生,和其他三名乘客每人交納了10元車費,一起搭乘趙-先生的私家車拼車上班。在高速路上,因為趙-先生車速太快,與其他車輛發生了碰撞事故,包括李女士在內的四名乘客全部受傷。交警現場勘驗后認定,車主趙-先生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
事故令李女士的頭部、面部、腿部留下了明顯的傷疤,另外一位乘客傷情更為嚴重,事后一共花費了30多萬元醫療費,為此,四位傷者都要求趙-先生賠償。然而,車主趙-先生認為,李女士等人是自愿乘坐,事故后自己也積極救助和墊付了傷者的醫療費用,已經沒有能力再進行賠償,無法滿足李女士等人的賠償要求。協商無果的李女士只好將趙-先生告上法院,要求賠償各項損失5萬余元。
法院通過審理認為,綜合本案案情并結合我國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交警部門的事故認定書只是確定事故的發生原因及行為人過錯程度,而不是確定事故的賠償責任。在本案中,車主趙-先生駕駛的私家車并非正規營運車輛,沒有為乘客購買任何保險,并且他在事故中承擔全部責任,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但是,作為事故受害者的李女士是一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明知趙-先生駕駛的車輛非正規營運車輛卻仍然選擇拼車,對損害結果的發生存在一定的過錯,也應承擔相應責任。
最終,法院判定趙-先生承擔80%的賠償責任,賠償李女士各項費用4360元,車輛投保的保險公司在已投保的交強險無責限額內賠償李女士各項費用2400元。
北京德和衡律所律師認為,這個案件在現實社會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立法部門應當高度重視。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打車軟件、拼車軟件大行其道,紛紛搶占市場,正在逐漸改變著不少年輕人的出行方式。但在我國,出租車等運營車輛都是行政特許經營,車輛、司機都必須經過主管部門的資質審核才能上路運營,“私家車拼車到底算運營車輛還是非運營車輛、軟件公司是否要承擔相應責任,這些在法律方面都是空白,現在無法界定。”他說,法律雖然具有一定滯后性,但不能太滯后于現實,立法部門應該迅速出臺法律對這種行為進行認定,避免事故發生后無法界定。“不能都靠法院訴訟來解決,還是需要明確責任,更加方便快速地解決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20財產公證可否進行財產分配
2020-12-10關于減刑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6取保候審最快幾天放人
2020-12-31監護人無法履行責任的條件怎么認定
2021-01-14價格上惡意競爭違法嗎
2021-03-21冤假錯案國家賠償標準及時間是怎樣的
2021-03-20政府可否要求撤銷行政協議
2021-03-01合同法履行時間適當是指多久
2020-11-22小產權房合同受時效限制嗎
2021-03-17調崗降薪案例一
2021-01-06航班取消怎么辦
2021-02-01飛機航班延誤賠償規定
2020-12-04保險公司是否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得賠償主體
2021-03-03保險合同的效力會出現哪些情形
2021-03-13各種事故保險理賠詳細程序
2020-11-30傻子放火保險有的賠嗎
2021-02-12保險公司能否拒賠改裝機動車
2021-01-01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有什么
2021-01-12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1-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