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受賄賂的錢退回贓款還算受賄嗎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在聯合下發的《關于辦理受賄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國家工作人員收受請托人財物后及時退還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賄。國家工作人員受賄后,因自身或者與其受賄有關聯的人、事被查處,為掩飾犯罪而退還或者上交的,不影響認定受賄罪。”
因此,收受財物上交的行為人是否有受賄故意的認定,可以綜合以下三個方面因素進行認定:
1、看行為人是否有拒絕接受財物的真實意思表示。若行為人在請托人通過明示或暗示的方式要求送給其財物或送給其財物時,其在知道后明確表示拒絕接受,且這種意思表示不是半推半就等虛假的而是一貫堅決的,可以認定其確有拒絕接受財物的真實意思表示。
2、看行為人是否有拒絕接受財物即退交財物的持續不斷的實際行動。除了明確表示拒絕接受的意思表示外,還必須有客觀持續不斷地退交的行為才符合“及時退還或上交”的規定,這里的持續不斷,是指行為人在知道收到財物后一有退交的機會便積極退交。遇到行為人因客觀原因自身無法退交,但持續反復多次、態度嚴肅堅決催促對方取回財物,并積極通過交待自己的下屬或家人等親友去退交的,也可以認定行為人有退交財物的行為。
3、看是否存在無法退交的客觀合理事由。實踐中有時也會遇到行為人確實無受賄的故意,但因類似民法上的“不可抗力”等客觀事由,導致行為人退交財物客觀不能,行為人在該原因消失后即持續不斷地退交的,也應當認定為“及時退還或上交”。
對于行為人是否具備上述三個方面條件,要綜合行為人的供述、請托人、行為人家屬或親友的證人證言,以及其他相關證據予以判定。而對于上述證據,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五十條有關被告人無罪或罪輕的證據也應一并調取的規定,作為偵查機關的檢察機關應當在行為人提出其無受賄故意和及時退交財物的辯解、并對相關證據提供有關線索后及時調取。
通過上文對于收受賄賂的行為的理解,國家秉承著依法嚴格處理、量刑定罪的態度,不能一概而論的說能還是不能,而是需要看受賄者的態度,是以拒絕收受的態度及時退還,還是事跡敗露后被迫退還,前者可以認定為無罪,后者不影響其定罪。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夫妻債務協議一般包含哪些內容
2021-03-14補充協議主體與主合同主體要一致嗎
2020-12-07未支付股權轉讓款是否應承擔債務
2021-01-08有限公司減資需要驗資嗎
2021-03-09行政處罰的管轄原則是什么
2021-02-01民事發回重審幾次為限
2021-01-15抵押的房子能查封嗎
2020-12-28私人借錢用房子做抵押安全嗎
2021-03-19集資房和統建房有什么區別
2020-11-10確認勞動關系能否中斷索要工資的時效
2021-01-21請長假會被辭退嗎
2021-02-27遣散員工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3-09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壽險種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1-01-03以房養老政策如何且行且完善
2020-11-21就一個財產是否可以投保多份保險
2021-01-17什么是生存保險?
2020-11-28船舶沉沒保險人拒付是否合法
2020-12-16交通事故不理賠情形
2020-12-20購買車險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