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作為村委會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理論上來說也是屬于我國黨員中的一部分,應該遵守我國的黨章黨紀,切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但是現實情況卻是有一部分的村干部認為山高皇帝遠,無視我國的法規,大肆的利用自己的職務進行犯罪。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村干部職務犯罪主體的特點是什么?
一、村干部職務犯罪主體的特點是什么?
1、從作案主體上看,村干部職務犯罪主要以農村“三大員”為主,即村黨支部書記、村民委員會主任和村會計。在近三年查辦的村干部職務犯罪案件中,農村“三大員”占涉案總人數的比例達38%,農村這“三大員”往往利用自身的職務便利,或相互勾結,共同作案,或拉攏鄉鎮干部和其他村干部,共同腐敗。
2、從作案對象上看,土地征用補償款以及政府各部門涉農惠民撥款是村干部職務犯罪所侵犯的主要對象。隨著土地開發利用規模的擴大、政府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的增加以及涉農惠民政策的落實,土地征用補償款和惠農撥款成為不少農村集體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這些款項往往額度較大,在操作中又存在非常規性、臨時性以及使用管理的非規范性,因此這些款項成為了村干部非法謀利的主要目標。
3、從作案方式上看,犯罪手段簡單直接。作案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一是直接占有。在查處的貪污挪用公款案件中,基本上采取的都是收款不入賬、重復支出、重復報銷等手段直接侵吞或挪用,方法極為簡單。
二是虛報冒領。有的村干部虛報假名或冒名領取補償款及下撥費用,將其據為己有;有的是虛報青苗面積,虛報土地補償等級,騙取高額補償等。
三是截留資金。利用經手、管理資金之便,截留資金,進行貪污或挪用。
4、從作案形式上看,窩串案現象明顯,共同犯罪突出。在查辦涉農職務犯罪案件過程中,內外勾結、上下聯手,互貪互惠的“利益小團體”屢見不鮮,涉案人員往往利用自身的職務便利,相互勾結,共同作案。有的是村支書、村主任及村委會其他成員集體貪污公款,有的是村干部與財務人員一起策劃采取財務“技巧”來支取錢款或擺平賬目,有的還牽涉到鄉鎮主管干部,明目張膽地從事犯罪活動,共同腐敗。
5、從犯罪類型上看,犯罪類型較為集中。從近三年查辦的涉農職務犯罪案件來看,主要涉及貪污賄賂、挪用公款等罪名,而且貪污案件占很大比例。近三年來查辦的涉農職務犯罪案件中,貪污案件占立案總數的50%,挪用公款案件占立案總數的25%,二者占立案總數的比例高達75%。
二、村干部職務犯罪的原因剖析
導致村干部職務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村干部個人方面的原因,也有社會方面的原因,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一些村干部法律知識欠缺,法律觀念淡薄。當前很多地方村干部文化素質不高,村干部沒有接受法律教育,法律觀念淡薄,對自己的行為是否違紀違法沒有一個清楚地認識。有的認為公款臨時借用,只要按時歸還不造成損失,就跟鄰里朋友之間借款一樣,不是違法行為;有的認為挪用公款僅是違反財務制度,沒有觸犯法律,不夠成犯罪,直到被查處判刑,才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2、一些村干部政治素質低,為官動機不純。擔任村干部有的是為了光宗耀祖,有的是為了辦事方便,有的則更加直接,就是“為了多撈幾個錢”。從當前農村換屆選舉的情況來看,賄選情況較為普遍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勢,特別是集體經濟比較發達的農村,競選花費少則幾萬,多則十幾萬,甚至幾十萬。這種動機不純的人一旦當選村干部,吃喝玩樂,虛報冒領,假公濟私,中飽私囊,無所不為。這類村干部目前為數不少,這是導致近年來村干部腐敗案件多發高發的一個重要原因。
3、農村村務不夠公開,缺乏民主監督。有些地方村級管理暗箱操作,缺乏民主,透明度不夠。按照《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村委會應當定期將村務公開,其中包括財務收支情況等。但實際上,有的村干部為謀取私利方便,不想讓群眾了解村務、政務和財務;有的村干部害怕群眾知道多了不利于工作,只是將一些無關緊要內容寫進村務公開欄,只公開一些不痛不癢的政務而對反映村財收支的重點內容卻巧妙回避,缺乏民主,缺少監督制約。
4、農村財務制度不健全,管理混亂。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財務人員配備不齊全。有些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自己兼任出納,一手收錢,一手花錢,花多少錢、什么去向,都是一個人說了算。二是賬目不清、單據、憑證不全,許多收入和支出都不入賬;各種白條、票據一大堆,村干部每人都有賬,相互牽連,撕不開,理不清,混亂無章。三是不及時做賬。有些村級財務不是按照規定期限做賬,而是一季度做一次賬,或是一年做一次賬,有的干脆都不做賬。
5、農村權力過度集中,缺乏監督機制。在大部分基層農村,權力仍集中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等個別或少數人手中,民主管理制度形同虛設,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村干部獨斷專行、“一言堂”的情形嚴重,從而導致村干部犯罪作案有恃無恐。同時,個別鄉鎮對村干部的監督也不到位,對村干部存在一些“遷就”思想,正是由于在監督管理上失之于軟,失之于寬,給了村干部違法違紀之機。
三、村干部職務犯罪的預防對策
1、健全監管體制,加強內外監督。一是把好選舉關,保證選民真正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使選舉權,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充實到農村基層干部隊伍中,力求改變目前農村干部年齡老齡化、學歷偏低及其他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現狀,以提高農村干部的整體素質。二是健全村級財務管理制度。建議制定、完善村級財務監督管理辦法,落實村級財務鄉鎮代管制度,明確財務人員及責任,杜絕白條、假發票、“賬外賬”等現象。三是規范落實“政務公開”、“村務公開”制度,特別是村級財務公開,避免流于形式,切實接受村民監督。同時采取多種形式和方法,讓農民及時了解知悉國家惠農強農政策,了解項目、資金的申請、審批落實情況。四是加強村級財務的審計監督,建議審計、監察等有關部門聯合定期或不定期對農村財務進行監督檢查,特別是對重點開發項目、土地征用補償收入等方面重點檢查。
2、開展法律宣傳和警示教育活動。充分發揮檢察機關預防職務犯罪職能,以查辦的村干部職務犯罪典型案例開展警示教育活動,深刻揭示侵農、害農、坑農等嚴重影響農村穩定的職務犯罪的危害性,將預防職務犯罪的觸角延伸到村鎮。同時,采取定期舉辦法制講座、開展村干部法律培訓、創辦法制教育宣傳欄等多種形式,讓村干部正確認識和使用手中的權力,端正為民服務的思想,自覺筑牢防腐拒變的心理防線,從源頭上遏制農村干部職務犯罪。
3、加大打擊涉農職務犯罪力度。基層檢察機關是打擊農村基層干部職務犯罪的職能部門,檢察機關要廣泛收集農村發展中,特別是農村城鎮化改革以來所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農村基層干部職務犯罪現象和帶有普遍性的經濟犯罪問題及時進行剖析研究,以掌握其犯罪規律,采取相應的偵查措施,提高立案率,懲治犯罪。同時,要充分發揮各鄉鎮紀檢、監察等部門的協調配合作用,加大查處打擊力度,堅決執行“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以查辦案件的實際行動震懾農村職務犯罪分子,切實維護農村的社會穩定。
我們可以看出,村干部職務犯罪主體的特點包括挪用公款、相互勾結、共同腐敗、冒領續保金費等。這些都是我國法院在查辦村干部犯罪時總結出來的一些特點。另外,作為村干部來說。不要認為自己的犯罪活動可以逃脫法律的制裁。
職務侵占罪與盜竊罪的區別有哪些
職務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職務侵占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告無法證明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1-01-27行政強制算是屬于行政處罰嗎
2020-12-30鄰里房屋糾紛可以申請延期嗎
2021-01-09票據貼現與票據承兌的區別
2020-12-03怎樣寫欠條
2021-03-25怎樣進行公司破產申請的受理審查
2020-12-09男方不給撫養費要坐牢嗎
2021-01-19交通事故鑒定書
2021-01-03個人賬戶存公款犯法嗎
2020-12-10買地皮土地使用證是一定需要的嗎
2021-03-14現在購房是好時機嗎
2021-01-10知識產權代理公司收入如何確認
2021-03-23簽訂的就業協議可以約定違約金嗎
2021-03-26公司規章制度設立方法
2021-03-02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游客如何投保境外旅游保險
2021-01-23人身保險費率是什么意思
2021-02-22保險公司可否直接給付賠償金
2020-12-04“過期”理賠訴訟如何判
2021-01-26無證駕駛出事故強制保險不應免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