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單位行賄罪,是指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以財物,或者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上述單位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行為。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在認定這類案件性質時,要注意對單位行賄罪與行賄罪的界限。區別在于行賄的主體和對象不同。
主要特征
1.本罪的客體
本罪的客體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等國有單位的正常管理活動。行賄的對象必須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向非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給予財物的,不能構成對單位行賄罪。
2、本罪的主體
本罪的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無論是自然人主體還是單位主體,都是一般主體。即任何已滿16周歲的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任何所有制性質的單位都能成為本罪的主體。
3、本罪的主觀方面
本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且以謀取不正當利益為目的。對于不正當利益的含義,1999年3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在辦理受賄犯罪大要案的同時要嚴肅查處嚴重行賄犯罪分子的通知》對此作了明確規定:“謀取不正當利益是指謀取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利益,以及要求國家工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提供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幫助或者方便條件。”至于謀取的不正當利益是歸個人,還是歸單位以及謀取的不正當利益是否得到,均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4、本罪的客觀方面
本罪的客觀方面有兩種具體表現形式:一是給予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以財物。二是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另外,本罪中所指的財物必須是具有物質性利益的,并以客觀形態存在的一切財物,從一定意義上講其屬于商品范疇。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立案偵查案件立案標準的規定(試行)》的有關規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
1.個人行賄數額在10萬元以上、單位行賄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
個人行賄數額不滿10萬元、單位行賄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為謀取非法利益而行賄的;
(2)向3個以上單位行賄的;
(3)向黨政機關、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行賄的;
(4)致使國家或者社會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
刑法第三百九十一條: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以財物的,或者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本罪立案標準第1項的規定,“個人行賄數額在10萬元以上、單位行賄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這是一個具體的數額標準,只要個人行賄數額在10萬元以上,或者單位行賄數額在20萬元以上的,檢察機關就應當立案偵查。
本罪立案標準第2項的規定,個人行賄數額不滿10萬元、單位行賄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但具有下列四種情形之一的,應當立案。所謂“個人行賄數額不滿10萬元”是指個人行賄數額達到10萬元的80%以上,即8萬元以上。
(1)為謀取非法利益而行賄的。所謂非法利益,是指謀取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利益,以及謀取違反法律、法規、國家政策和國務院各部門規章規定的幫助或者方便條件。只要行賄個人或者單位為了謀取非法利益,個人對單位行賄數額達到8萬元以上、單位行賄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就應當立案。
(2)向3個以上單位行賄的。行賄個人或者單位向3個以上單位行賄,只要個人對單位行賄數額達到8萬元以上、單位行賄數額在10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就應當立案。
(3)向黨政機關、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行賄的。向黨政領導、司法工作人員、行政執法人員行賄,其目的就是為了獲取更多更大的不正當利益,并且嚴重影響了黨政領導的形象,嚴重影響了國家司法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嚴格公正文明執法的形象和國家法制的統一與尊嚴。因此,向上述對象行賄,只要行賄數額累計個人達到8萬元以上、單位達到10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就應當立案。
(4)致使國家或者社會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賄行為如果給國家、社會造成重大損失,且對單位行賄數額累計個人達到8萬元以上、單位達到10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就應當立案。
認定
1.注意區分罪與非罪的界限。
特別是要把對單位行賄和正常的饋贈行為區分開來。對單位行賄的目的是為了謀取不正當的非法利益,是一種錢權交易;而向親戚、朋友、同學的單位饋贈的行為,是為了加深感情和友誼,表禮致意。對單位行賄一般是以隱蔽的方式進行,往往是“以禮代賄”,賄賂物的數額比較大;而對單位饋贈的財物一般都比較小,兩者的性質根本不同。
2.本罪與單位行賄罪的界限。
二者的主要區別在于:(1)犯罪主體不同。前者個人和單位均可成為犯罪主體,后者只有單位才具有主體資格。(2)犯罪對象不同。前者的行賄對象是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后者的犯罪對象主要是國家工作人員,也包括向非國有單位行賄。
處罰
自然人犯本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定處罰。需要說明的是個人假借單位名義,為個人利益而向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行賄的,應以自然人犯罪論處,不能認定為單位犯罪。另外對單位構成本罪進行處罰時,應弄清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范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是指直接策劃、組織、指揮或批準犯罪活動的單位領導人員。“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是指直接實施、積極參加犯罪活動,并起重要作用的人員。
法條
[刑法條文]
第三百九十一條為謀取不正當利益,給予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以財物的,或者在經濟往來中,違反國家規定,給予各種名義的回扣、手續費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單位犯前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我國婚姻法對子女姓氏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20發律師函有什么用
2021-03-19三維標志都可以作為商標注冊嗎
2020-12-02即期匯票與支票的區別
2021-03-14失能老人怎么照顧贍養
2021-02-06擔保合同關系能否主張侵權責任
2021-03-01治安管理處罰需要立案嗎
2021-03-02合同擔保與擔保物權
2020-12-07合同保全有哪些功能
2021-02-25哪些建筑屬違建
2020-12-10農村拆遷安置房可以轉讓嗎
2021-02-20解除競業限制是勞動仲裁嗎
2020-11-18人壽保險的壽險保費有哪幾類
2021-02-11拼車出事故責任誰來擔
2021-02-10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概述
2021-01-03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放火燒車保險賠嗎
2020-12-20如何進行保險理賠保險公司可以免責的情形
2020-11-23交通事故有人傷交警協商處理保險公司人需要到場嗎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