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法第28條的規定,脅從犯是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人,即在他人威脅下不完全自愿地參加共同犯罪,并在共同犯罪甲起較小作用的人,脅從犯在共同犯罪中起較小作用(決于從犯的作用)雖是明文規定,卻是對刑法第26條至第29條進行體系解釋得出的合理結論。如果行為人起先是被脅迫參加共同犯罪,但后來發生變化,積極主動實施犯罪行為,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或次要作用,則應分別按主犯或從犯論處。
脅從犯是共犯人的一種,只能存在于共同犯罪之中,故對脅從犯的理解和認定不能脫離犯罪構成要件與共同犯罪的成立條件。這里有兩種情況值得注意:第一,行為人身體完全受強制、完全喪失意志自由時實施了某種行為的,由于主觀上沒有罪過,不構成脅從犯。例如,搶劫犯持槍劫持出租車司機,令司機將其送往某銀行實施搶劫行為的,出租車司機因為完全喪失意志自由,不構成搶劫罪的脅從犯。第二,整合緊急避險條件的不成立脅從犯。如民航飛機在飛行中突遭武裝歹徒劫持,機長為避免機毀人亡,不得已將飛機開往歹徒指定地點。機長的行為是緊急避險,不是劫機犯的脅從犯。
刑法第28條規定:“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刑法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規定,是因為脅從犯主觀上不完全自愿參加犯罪,主觀罪過性小,客觀上在共同犯罪中起較小作用,行為的危害程度輕。在處罰脅從犯時,一定要以其犯罪情節為依據。這里的犯罪情節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被脅迫的程度,二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刑法第28條規定對于脅從犯應當減輕或免除處罰,說明脅從犯的刑事責任輕于從犯。
相關法律知識:
脅從犯僅包括被脅迫參加犯罪的,不包括被誘騙而參加犯罪的情形。
被脅迫參加犯罪的并非完全喪失意志自由,僅是不完全自愿地、而尚有選擇的自由,否則,如果行為人的身體完全受到外在的暴力強制,完全喪失了選擇行動的自由,可以認為為不可抗力或者緊急避險而不負刑事責任。
對被脅迫者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即開始被脅迫、不情愿地參與犯罪行為,但后來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好處,而非常積極地、自愿地繼續參與犯罪者,不能仍然認為還屬于脅從犯,綜合全案,可能就是從犯甚至主犯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團伙作案是幾人
2021-02-25如何辨別連鎖加盟項目的真假騙局
2021-01-18商標設計分幾種類型
2020-11-15普通合伙企業的退出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1-02-23醉酒駕駛累犯怎么判
2021-03-21不動產權證書辦理費用是怎樣的
2020-12-01基層法院可以將案件移送中院管轄嗎
2020-11-11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有什么
2020-11-26領養孩子長大了可以斷絕關系嗎
2020-12-25離婚后再進行結婚登記要離婚證嗎
2020-12-24擔保合同的主合同是什么
2021-03-16關于建筑糾紛工程量鑒定的規定
2020-11-14履行勞動合同的原則
2020-11-15人員聘用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1-30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聘書能否代替勞動合同
2020-12-11勞動糾紛中是否采取一裁終局
2020-12-15此人身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4壽險理賠糾紛的快速解決途徑
2021-03-18保險人說明義務與免責條款效力之關系辨析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