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故意犯罪過程中犯罪形態的認定是什么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8 · 718人看過

故意犯罪過程中犯罪形態的認定是什么

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只能發生在故意犯罪中,而不可能存在于過失犯罪和間接故意犯罪。因為過失犯罪必須有危害結果才能成立犯罪,不存在未遂問題。過失犯罪從行為人主觀上說,他沒有犯罪目的,對危害結果既不希望又不放任,是持否定態度的。間接故意對結果只是持有意放任態度,不希望也不追求結果的發生,如果未發生危害結果也就不構成犯罪。因此,犯罪的預備、未遂和中止總是在直接故意的情況下發生的,當然,這并不是說每一個直接故意犯罪都有這幾種犯罪形態。

一、?犯罪預備的認定

我國刑法第二十二條規定:“為了犯罪,準備工具,制造條件的,是犯罪預備”。這個定義非常簡明,包括二個方面。一是準備工具,如為了殺人而準備兇器、毒藥;為實施盜竊而準備鑰匙;為實施搶劫而準備刀具、面具等等。二是制造條件,具體表現很多,如:1、制定犯罪計劃,商定實施犯罪方法,犯罪對象和犯罪地點的選擇,犯罪者的分工,以及犯罪后如何毀滅罪跡等;2、勾引共同犯罪人;3、窺測作案的地理環境,了解被害人的行蹤,設置圈套;4、排除實施犯罪的障礙,如毒死狗、割斷電線等;5、接近犯罪客體,如在甲地準備到乙地作案,或者事先潛藏到準備作案地點守候等。如果在這些活動中被抓獲,就應承擔犯罪預備的刑事責任。以上情況僅是列舉,實際情況可能更為多樣。

犯罪的預備,盡管還不是對犯罪客體的直接侵犯,還不是屬于那個具體犯罪構成客觀方面的行為,但它也是危害社會的行為,它的危害就是表現在為犯罪的實施創造條件,使犯罪容易得逞。犯罪預備,可能是一個比較短的時間過程,也可能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就是說預備行為與著手實施犯罪之間總有一個時間過程。實踐表明,預備行為的時間越長,準備得越充分,作案手段往往愈狡猾,犯罪得逞的可能性愈大,對社會的威脅也越大。所以預備行為經過時間的長短,對判斷其危害程度有一定意義。而有些犯罪,如非法制造性和偽造性的犯罪,事前必須有準備,否則就無法實施。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犯罪預備行為本身可能又獨立構成一個罪,如為實施爆炸而盜竊彈藥,為詐騙而偽造公文、印章等。盜竊彈藥、偽造公文、印章本身就可單獨成罪,在這種情況下應按牽連犯的原則處理,擇一重罪處罰。

考察犯罪預備行為時,應把預備行為與犯意表示區別開來。所謂犯意表示,即一個人把自己的犯罪意圖通過書面或口頭的方式表達出來。犯意表示尚屬于犯罪的思想范疇,不是預備行為,當然不能以犯罪加以懲處。因為這種單純的犯意表示,只是一種想法的流露,對未來的犯罪,不起什么作用。

二、犯罪未遂的認定

我國刑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未遂是同既遂相對而言的。犯罪既遂是指犯罪人所實施的行為已經具備了刑法分則某一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有的犯罪必須發生了具體的損害結果才是既遂,也就是結果犯;有的犯罪并不要求必須發生具體的損害結果,只要著手實施便是既遂,也就是行為犯;還有的犯罪只要潛在某種危險,足以發生危害后果,在這種情況下便成立既遂,也就是危險犯。

犯罪未遂具有以下三個特征:

(一)、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所謂“著手”是指犯罪人已經開始實行某一具體犯罪構成所要求的客觀要件的行為。簡單地說,著手就是實施犯罪行為的開始。它在時間上非常短暫,往往只是一瞬間。因此,著手和實行是緊密聯系著的。什么樣的行為才算和實行是緊密聯系著的。什么樣的行為才算開始?須按照各個不同犯罪來決定。慨括地說,以犯罪分子外部動作已經明顯地表現出他已開始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某種犯罪應當具備的客觀要件的特征。以放火罪為例,準備汽油、易燃物品等行為是預備,而擦然火柴或以火種接觸燃料時,則為著手,這就是放火罪實行的開始。

(二)犯罪未得逞。所謂“未得逞”是指沒有發生分則規定某種犯罪所要求的結果,但是,沒有發生犯罪分子所預期的結果,并不是說沒有發生任何結果,沒有發生任何結果只是未遂的一種情況,而在多數犯罪中是指沒有發生法律規定的作為某種犯罪構成客觀要件的結果。

(三)、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所謂“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與犯罪分子的本意相違背的某種客觀原因和主觀原因。這些原因可能是外界的,如被害人反抗,第三人的阻止,自然條件的影響;也可能是主觀上的,如技術不行,能力不行,或者對犯罪對象、手段發生錯誤的認識等。

三、犯罪中止的認定

犯罪中止的條件慨括地說就是三性,即自動性、時間性和有效性。

(一)?犯罪中止的自動性。自動,是指受自己意志支配的主動行動,就是犯罪分子出于自己的意志斷然決定把本來可以繼續進行下去的犯罪活動停止下來。這種停止犯罪是自覺的,不是被迫的;是徹底的,不是暫時的。如果被迫暫時停止犯罪,以便等待時機、條件成熟再干,那就不是自動放棄犯罪。至于放棄犯罪的動機,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如出于悔悟或者對被害人的憐憫;害怕受法律的嚴勵制裁;被人教育、規勸、回心轉意等等。不論出于何種動機,都不影響中止的成立。

(二)?犯罪中止的時間性。也就是說犯罪中止必須發生在犯罪尚未達到既遂以前,可以發生在犯罪預備階段,也可以發生在犯罪的實行階段。犯罪的中止不是犯罪的終止,如果犯罪已經既遂,法律規定的犯罪結果已經發生,就不可能存在中止問題。所以,犯罪既遂以后自動恢復原狀或者賠償損失的行為,雖可作為量刑時考慮的一個情節,但并不是犯罪中止。

(三)犯罪中止的有效性。就是說犯罪中止必須是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這在犯罪預備階段或者犯罪行為未實行終了的情況下,是容易做到的。行為雖然已實行終了,但離犯罪結果的發生還有一段時間,如果這時的犯罪分子能夠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避免了危害結果的發生,仍是犯罪中止。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整理的關于“故意犯罪過程中犯罪形態的認定是什么”問題的內容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若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到律霸網咨詢,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許席祿

許席祿

執業證號:

13101201710707287

上海申如律師事務所

簡介:

曾任職法官,曾在多家大型企業就職,現擔任多家企業法律顧問,審判經驗、訴訟經驗豐富,受到委托人一致好評。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許席祿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