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團伙犯罪在進行量刑的時候,我國法院對于主犯和從犯的量刑是會區分對待的。而且有些從犯,也有可能是屬于受脅迫的。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當事人是有可能最大程度的爭取法院的從輕處罰的。同樣的對于詐騙罪中的從犯,量刑肯定是要區別于主犯的,這一點,我國刑法是有明確規定的。
一、詐騙罪中的從犯是怎么規定的?
涉嫌詐騙罪,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從犯比照主犯從輕處罰。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通常認為,該罪的基本構造為:行為人以不法所有為目的實施欺詐行為→被害人產生錯誤認識→被害人基于錯誤認識處分財產→行為人取得財產→被害人受到財產上的損失。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刑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
對于從犯,應當從輕、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
二、詐騙罪從犯如何認定?
第一,在實施詐騙前共謀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為主犯,隨聲附和、表示贊同者通常為從犯。但這個標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僅僅在犯罪共謀階段隨聲附和, 而在具體犯罪行為實施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屬于主犯,而不構成從犯。
第二,在實施詐騙前共謀的共同犯罪中,策劃、指揮犯罪活動者通常為主犯,被動接受任 務、服從指揮者通常為從犯。
第三,多人實施詐騙罪其行為屬于共同犯罪,而首次參加共同犯罪或者參加次數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僅參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為從犯。
第四,在詐騙案中實行行為強度通常較小,或者技巧不夠熟練,視為從犯。
第五,詐騙案中從犯由于初次作案、行為強度小,或者技巧不熟練,通常對造成犯罪結果只起很小的作用,甚至根本未起任何作用。
雖然我國規定詐騙罪的量刑是一般在三年以下,情節嚴重的話,量刑更為嚴厲。但是對于詐騙罪中的從犯,可以根據從犯本身在詐騙犯罪活動當中所起的作用,依法對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而且有些情況下,如果從犯是屬于受到脅迫的話,并且起的作用也非常小,甚至是有可能被免除處罰的。不過我國法院會嚴格的將主犯和從犯進行區分的。
網絡詐騙罪判幾年,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詐騙罪的形式處罰是什么?
2020最新詐騙罪量刑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王孟輝 國家三級(中級)律師 ·工作地域:安徽, 中國 上海,中國 ·聯系方式:19965226534/18856159515 ·郵箱:18856159515@163.com 執業領域 王孟輝律師的執業領域為民商事訴訟、仲裁和家族財富管理以及合同糾紛處理,尤其在婚姻家事糾紛、家族財富傳承、合同糾紛、鐵路有關糾紛、房地產與建設工程等業務領域,具有非常豐富的實務經驗,熟知法院民商事案件的裁判規則與實務操作流程,能夠通過靈活運用爭議解決手段,為當事人提供切實可行的綜合解決方案,并最終實現當事人的目的。 王孟輝律師兼具傳統民事與現代商事法律思維和實務經驗,擅長處理重大疑難復雜民商事案件,對案件具有敏銳的專業洞察力與深入獨到的理解認識。王孟輝律師辦理過高凈值人士婚姻繼承糾紛、大型國企與民企糾紛、鐵路糾紛、建設工程類糾紛、金融票據糾紛、金融借款糾紛、互聯網侵權糾紛等諸多疑難復雜案件,處理的重大案件所涉標的額累計數百億元。其服務的客戶包括央企、地方國企、民營企業、金融機構及高凈值人士,不僅為客戶提供專項爭議解決法律服務,而且提供常年法律顧問服務。 王孟輝律
交通事故賠償標準及計算公式是怎樣的
2020-11-14汽車碰撞電瓶車索賠多久會過期
2020-11-12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有哪些
2021-01-30網貸逾期被仲裁怎么辦
2020-12-28民法典是否包括知識產權
2020-12-16違章建筑抵押有效嗎
2020-12-07行使探望權有什么原則,如何行使探望權
2020-11-29附身份關系的贈與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18房屋可以贈予給非直系親屬嗎
2021-02-048樓安裝空調摔下去業主賠償嗎
2021-03-15低保待遇是否可以提起行政訴訟(沒有法條)
2020-11-22被房屋中介騙了找誰
2021-01-02什么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1-01-07新交通法規之實習期間上高速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8雇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25自己承包工程需要什么條件
2021-02-11勞動糾紛官司期間可以計算利息嗎
2020-11-26醫療意外保險可以包含死亡保險責任嗎
2020-12-06壽險投保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8【保險合同糾紛律師】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條款中的事實免責情形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1-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