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先生駕車發生交通事故,警察判定其承擔主要責任,對方承擔次要責任。待到孫先生的保險公司進行理賠的時候,保險公司認為,應該賠償對方損失僅僅60%,以體現孫先生的主要責任。可是對方認為,孫先生應承擔的賠償責任應該是80%甚至是90%,這才叫主要責任。孫先生把自己的保險條款翻來看去,還真的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孫先生詢問,這個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如果反映在具體比例上,究竟是多少呢
律師答復:
的確存在這樣一種情況,責任的主次最終要體現在一個具體的比例上才有意義。如果你認為主要責任是指90%,我認為主要責任是指51%,到底主要責任是指百分之多少呢如果沒有法律規定,會讓當事人無所適從。實踐中,有些保險合同條款中,規定了所謂主要責任、次要責任的比例,但是也不絕對一樣,有規定主要責任是60%,也有規定是70%。可是,這個比例的法律依據到底從何而來呢,卻很少有人能弄清楚。
作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配套法規,2004年公安部頒布的《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五條規定,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事實上,在2004年之前適用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八條也僅僅規定:“交通事故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也并沒有規定具體的比例。
目前,我了解到的一個法律法規依據是1993年5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1993年6月10日北京市公安局發布的《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若干規定》,其中的第六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應按照所負交通事故責任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負全部責任者,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100%;負主要責任者,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60%至80%;負同等責任者,各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50%;負次要責任者,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20%至40%;三方以上的交通事故責任者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參照上述原則確定。
也許,這個規定就是我們實踐中確定責任具體比例的法律依據淵源,可能隨著后來大家約定俗成、反復使用,就形成了一種慣例。不過,《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若干規定》早在1999年就失效了。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對于責任具體的比例劃分,已經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了。
雖然有些保險條款中確定了責任比例,但是也有一些保險條款中的確是沒有規定的,這樣就會造成當事人在認識上的糾紛。從這個意義上說,確定責任比例,實際上成了法官一種酌情確定的情形,從55%至90%,都是有可能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訴訟的訴訟時效怎么確定
2021-01-03醫療事故防范制度是怎樣的
2021-01-12發生高空墜物事件一樓住戶負賠償責任嗎
2021-03-26管轄權異議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0-11-30職務發明的發明人有獎勵嗎
2020-12-24著作權法中的延伸性集體管理是否合理
2021-02-28聯營企業適用破產法嗎
2021-01-25沒領證再婚算重婚嗎
2020-11-13事故賠償如何認定
2020-12-11遺產的范圍如何規定
2021-02-17商業銀行可以經營哪些業務
2020-12-17如何選擇合適的中介,選擇房屋中介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31有買賣合同是否可以領取房產證
2021-02-25勞動爭議管轄權包括哪些內容
2020-11-21勞動爭議案件最多能賠償幾年
2020-11-19保險合同可以采取哪些形式
2021-03-17死亡險被保險人不認可保險金額,合同有效嗎
2020-12-18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出門旅游可以購買哪些保險給自己作保障
2020-11-09違反交通安全法拒賠合理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