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市場經濟飛速發展,“合同”也開始走進我們普通人的生活。但近些年來合同詐騙事件層出不窮,為了維護自己的合法利益,我們需要了解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的效力以及如何對合同詐騙罪進行界定。下文將詳細為您介紹。
一、合同詐騙行為中合同效力的觀點及理由
在司法實踐中,關于合同詐騙行為中合同效力存在三種不同觀點:觀點一認為,合同有效;觀點二認為,合同無效;觀點三認為,系可變更、可撤銷合同。
觀點一:,其合同有效。理由為:合同詐騙罪和合同的效力問題系兩個截然不同的法律問題。合同詐騙罪是因自然人或單位實施了《刑法》所禁止的合同詐騙行為,且數額較大的行為。其犯罪構成的標準及處罰的標準均由《刑法》來規范和調整。在刑事法律及法院的判決中,均無對合同無效的表述,意即《刑法》是對自然人或單位實施了合同詐騙行為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的評價,是對整個合同詐騙行為而非合同內容所作出的否定性評價。判定一個合同的效力問題,應從民事法律的角度去考慮,從有效合同的三個要件來考察,即1、行為人是否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2、意思表示是否真實;3、是否違反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如果合同詐騙罪所涉及的合同內容未有《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中所規定的情形,則其合同應為有效。
觀點二:,其合同無效。理由為:雖然合同效力應由民事法律來規范,合同詐騙罪應由刑事法律來調整,但是如果刑事判決認定自然人或單位犯合同詐騙罪,民事判決卻認定其中的合同有效,則會明顯存在法律邏輯上的矛盾。刑事判決對自然人或單位利用合同實施了合同詐騙行為作出了否定性的評價,民事判決卻肯定合同效力,難道自然人或單位因履行合法有效的合同而占有對方當事人財物,可以被說成是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嗎?此時占有對方當事人財物,依據的是合法有效的合同,因此,連不當得利都算不上,最多是承擔違約責任的問題,又怎么因此而要負刑事責任呢?即便是以有效合同的三個要件來看,在合同詐騙罪中,自然人或單位以非法占有對方當事人財物為目的,根本無意履行合同,因此,自然人或單位所表示出來的“簽訂、履行合同”的意思是不真實的,不符合有效合同三個要件中的第二個要件。據此,其合同應為無效。
觀點三:其合同系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理由為:合同詐騙罪中所涉及的合同的相對方受到對方的欺詐而與對方簽訂合同,并按合同約定履行合同,給付了對方財物。合同的相對方本身并無過錯。此種情形應屬《合同法》第五十四條中提到的民事“欺詐”,使其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這種情況《民法通則》規定為合同無效,而《合同法》則規定為可變更、可撤銷的合同。這樣規定更能保護合同相對方的合法權益。如果合同相對方認為撤銷合同對其更有利,可以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合同;相反,如果合同相對方不行使合同撤銷權,則合同有效,合同相對方可以請求對方承擔違約責任。
二、關于合同詐騙罪的界定
要判定合同詐騙罪中的“合同”是否有效,我們還要清楚什么是合同詐騙罪。合同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采取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手段,騙取對方當事人的財物,數額較大的行為。對“數額較大”的法律解釋: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2011年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12次會議、2010年11月24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一屆檢察委員會第49次會議通過)。
合同詐騙中的“合同”效力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這里也只是列舉了一些情況。但是每一個案件都是不同的,它的主體與動機都不一致,為此我們應該熟悉相關的法律條文,并請及時聯系律霸的在線律師,我們將為您提供專業的法律服務,竭誠維護您的利益。
合同詐騙罪主體包括哪些人
合同詐騙罪判刑多少年
經濟合同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不能是無效合同嗎
2020-11-16動遷評估大約評估幾次
2021-03-21抵押權的追及性
2021-03-19交通事故全責可以報工傷
2020-11-12個人合伙的條件是什么
2021-02-27合同履行方式怎么寫
2021-02-15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3-11監外執行的適用條件有哪些
2021-01-29限制婚后自由的婚姻協議有效嗎
2021-02-22民事案件中移送管轄可以復議嗎
2021-03-24做交通虛假鑒定的后果
2021-01-27女方爭取撫養權的有利條件需要哪些
2021-01-17家有“悍妻”施家暴,該怎么辦
2021-02-22合同糾紛結案須多長時間
2021-01-10房屋中介欺詐怎樣投訴
2021-03-05勞動關系轉移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5煙臺市企業職工勞動關系轉移
2021-02-02人壽保險拒賠的情形有哪些
2020-11-29交通意外險賠多少錢
2021-01-19產品責任險中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