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罪在市場經濟中也是跟常見的罪名,合同一方面是為了保障交易安全,但是這種保障不是絕對的安全。實踐中的一些合同詐騙行為也并不一定會構成合同詐騙犯罪,必須要符合法律規定的立案標準。下面,律霸小編為您介紹合同詐騙罪立案標準的內容。
一、合同詐騙罪的立案標準:
?
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的有關規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追訴:
1.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5000元至2萬元以上的;
2.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數額在5萬元至20萬元以上的。
立案標準的第1種情形,“個人詐騙公私財物,數額在5000元至2萬元以以上”,應當立案追究。這主要是指個人實施刑法第224條規定的合同詐騙的五種情形之一,詐騙他人財物累計數額達到5000元至2萬元以上的。
立案標準的第2種情形,“單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以單位名義實施詐騙,詐騙所得歸單位所有,數額在5萬元至2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案追究。
二、合同詐騙罪的處罰:
刑法第224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數額較大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1)以虛構的單位或者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
(2)以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的產權證明作擔保的;
(3)沒有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誘騙對方當事人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的;
(4)收受對方當事人給付的貨物、貨款、預付款或者擔保財產后逃匿的;
(5)以其他方法騙取對方當事人財物的。
本罪既可以由個人實施,也可以由單位實施,因此,只要單位或者個人進行合同詐騙,騙取的財物達到“數額較大”的標準,就構成犯罪,依法追究單位或者個人的刑事責任。
?合同詐騙罪追訴期是多久
?
?關于合同詐騙罪法律規定
?合同詐騙罪取保候審怎么進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與寡婦同居算違法嗎
2021-03-23外籍人協議離婚的注意事項
2021-01-03法律顧問聘請合同怎么寫
2021-03-02訴前調解的效力怎么樣
2020-12-16離婚生父不同意可以改姓嗎
2021-01-03結婚證在哪邊領比較好
2021-03-12學生在學校受傷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2-03幫別人房產抵押貸款有風險嗎
2020-11-20解除競業限制協議方式有哪些
2020-11-16已經履行脫密期還需履行競業限制嗎
2020-11-25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沒有滿實習期上高速有什么處罰
2020-12-19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人身保險可否和侵權責任賠償共存
2020-12-15人身保險合同效力中止和效力終止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27保險經紀人具有哪幾種組織方式
2021-02-28某家具廠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2-06交通事故對方不理賠可以起訴嗎
2021-01-04保險夠賠了個人還要賠償嗎
2021-01-25小學生被踢后身亡保險是否賠付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