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據刑法規定假想防衛構成犯罪嗎?
假想防衛構成犯罪的,行為人應當預見到沒有不法侵害而沒有預見,造成危害結果,應負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行為人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了防衛行為,而在防衛過程中從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造成的后果顯屬不當,叫“假想防衛過當”,行為人應當對過當的結果負責,可以比照防衛過當來處理。責任比第一種輕一點。
(1)不法侵害行為的實際不存在。
這是假想防衛成立的前提條件,也是假想防衛行為區別于正當防衛和其他防衛錯誤的關鍵。所謂假想防衛,顧名思義,就是假設的想象的防衛而非真正的防衛,何以如此,是因為不法侵害并不實際存在,當然也毋須實施防衛行為,如果不法侵害現實存在,且正在進行當中,那也就具備了正當防衛的法定前提,任何公民都有權實行必要的防衛行為,自然也就不存在假想防衛的問題,除了正當防衛之外,防衛時間錯誤、防衛對象錯誤以及防衛過當等,都是在不法侵害確實存在的條件下,在實行正當防衛的過程中,所出現的主客觀不一致現象,與假想防衛成立的前提條件是不同的。
(2)行為人主觀上存在防衛意圖。
這是假想防衛在主觀上的必備條件。這種防衛的意圖來源于行為人主觀上判斷錯誤,如果行為人明知不法侵害并不存在,也就不會產生防衛意圖,假想防衛當然也就不會發生。如果行為人一方面假想不法侵害已經到來,另一方面卻不是出于防衛意圖實施反擊,而是意圖加害對方,并導致嚴重危害后果的發生,對此,應作為一種故意犯罪對待而非假想防衛。另外,還有一種雙方互毆過程中發生的誤傷勸架者或無辜第三者的情形,表面上似乎是一種假想防衛,但實際上因為雙方都存有加害對方的意圖,而不是基于防衛意圖進行反擊,所以,不能承認其中某一方是防衛行為,當然,也就不能把誤傷他人的行為視為假想防衛,而只能作為對象錯誤或打擊錯誤去處理。
(3)行為人的“防衛”行為給無辜者造成了損害,這是假想防衛成立的結果條件。
由于行為人誤將他人行為視為不法侵害行為,因而作出錯誤的防衛反擊,進而導致不應有的危害后果的產生。假想防衛行為才具有法律意義上的社會危害性,行為人并因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如果行為人雖然誤認不法侵害存在并且實施了錯誤的防衛行為,但并未對他人合法權益造成實際損害,則假想防衛不能成立,相應的法律責任也就無從談起。
二、刑事責任
(1)行為人應當預見到沒有不法侵害而沒有預見,造成危害結果,應負過失犯罪的刑事責任;
(2)行為人由于不能預見的原因引起了防衛行為,而在防衛過程中從使用的工具、打擊的部位、造成的后果顯屬不當,叫“假想防衛過當”,行為人應當對過當的結果負責,可以比照防衛過當來處理。責任比第一種輕一點;
(3)主觀條件的限制,行為人不可能預見到,所采取的手段方法也無不當之處,應屬于“意外事件”;
(4)行為人既是假想防衛,也是提前防衛,主觀過錯應屬“過失”。因為假想防衛屬于事實認識錯誤,不可能成立故意犯罪。
日常生活當中,所有的人都需要對自己的行為來付出一定的責任,這也就是為什么我們刑法和民法當中規定的有一些責任方面的承擔,對未成年人來說,也是規定的刑事責任的年齡,如果是正當的防衛的話,那么是不會責任的。
假想防衛過當不排除故意想過當嗎?
當事人假想防衛屬于正當防衛嗎?
假想防衛是過失犯罪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合同約定時間內未付款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2企業以及政府法律顧問工作流程
2021-03-10移送管轄查封是否繼續有效
2021-03-10商業銀行到境外借款是否需要批準
2021-01-08女子水上樂園溺亡游樂園有責任嗎
2020-12-06新手買房時必須注意這些問題
2020-11-10企業關閉分流可以解除合同不走嗎
2020-11-25勞務用工和合同用工是什么意思
2021-03-04勞務承包合同適用什么法
2020-12-05收費停車場內車輛被盜,商場能否擔責
2020-12-26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2021-03-26事業單位勞動糾紛是否可仲裁
2021-01-02人壽保險受益人怎樣指定
2020-11-24車輛出事故保險什么情況下能拒賠賠償
2021-03-25交通事故中一方逃逸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10陜西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收益分配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
2021-02-24拆遷安置房糾紛時效有期限要求嗎
2020-12-11房屋被劃入拆遷紅線內,多久會被拆除
2021-01-12浙江東陽市農村房子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14什么是拆遷主體資格,誰具備拆遷主體資格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