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構成的要件
交通肇事逃逸構成的要件:主觀方面主觀方面即行為人的主觀動機,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動機一般是逃避搶救義務以及逃避責任追究。這種動機是積極的心理活動。雖然交通肇事罪是過失犯罪,但僅就逃逸行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為故意。因此只有行為人對肇事行為明知,同時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構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因為從主觀方面來看,在犯罪惡意上是很小的,是對現場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無疑問,其逃逸行為還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無論何種情形,行為人在逃逸時都必須明知自己的行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發生,并對逃逸行為有直接的故意,這是行為人的主觀方面。客觀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必須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從刑法理論來看,認定行為人是否構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對行為的客觀方面予以認定。對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為,是最高院的《解釋》中規定了在五種情形的基礎上而逃跑的行為。這就可以明確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節來規定的。也就是說如果行為人的先前行為沒有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或者雖有交通違規行為但該違規行為與結果沒有因果關系,或者行為人在交通事故中僅負同等責任或者次要責任,或者交通行為在所造成的結果尚未達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標準的,或者在負事故全部責任或主責的情況下僅致1人重傷,但又不具備酒后駕駛、無執照駕車、無牌照駕車《解釋》規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為人事后有逃逸行為,也不能認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逃逸后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空間要素,即該行為是否僅限于“逃離事故現場” 。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雖然沒有逃離現場(有的是不可能逃跑),但是在將傷者送到醫院后或在等待交警部門處理時畏罪逃跑,無論從主觀方面還是客觀方面都是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行為的構成的,也應當受到法律的嚴懲。而在學界部分學者認為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犯罪,行為人的主觀惡性并不深。因此,對其處理不宜過重,具體把握尺度也宜寬不宜嚴,所以要對逃逸行為的時間和空間作必要的限定。
通過以上的介紹,相信您對交通肇事逃逸構成的要件,都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了,但如果在生活中,您遇到的情況比較復雜,建議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在線律師咨詢,對應您的需求,將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提供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出租房屋需不需要登記備案
2020-12-01公司上市流程是什么
2021-01-09事實婚姻關系的處理方法有哪些
2021-02-28代持股東是否承擔公司責任風險
2021-01-14書面贈與協議與口頭贈與協議誰的效力更大
2021-01-13同居被家暴怎么辦
2021-02-07交通事故處理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4婚外情取證注意事項
2020-11-24商業銀行辦理業務收取的手續費如何確定
2021-02-28產品安裝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1-03-13拆除違法建筑要走哪些程序
2021-02-26員工患病能否變更勞動合同,員工患病如何變更勞動合同
2020-11-18如何理解免責條款
2021-01-15疫情單位要求在家休息有工資嗎
2021-03-18人壽保險如何投保
2021-02-09購買年金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3-26如何認定猝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保險的賠償范圍
2021-03-16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人身保險合同無效的事由有哪些
2021-01-30哪些人可以做保險合同的關系人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