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傷共同犯罪怎么處理
根據刑法第234條的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應當立案。故意傷害他人,只有達到法定的輕傷,重傷標準時,才構成故意傷害罪,予以立案。
犯故意傷害罪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人證都說沒看見你打他,你也沒認罪,檢察院說共犯是沒有依據的,法院也不會認可的
司法實踐中,由于輕傷害犯罪罪行較輕,量刑較低,共同犯罪問題一直受到漠視,理論上也很少有人論及。在此背景下,對多人共同致傷的案件,實踐中往往刻意地要求辦案人員分清各參與人的罪責,以致使此類案件久拖不決,甚至不了了之,使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的保護,從而導致一系列復雜的社會問題。因此,研究輕傷害案件中的共同犯罪問題,對于準確地打擊犯罪,遏制此類犯罪的發生,具有很重要的實踐意義。
共同犯罪在當前輕傷害案件中的適用現狀
在司法實踐中,對法定刑在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犯罪如重傷害,司法者都普遍的接受并當然地適用共同犯罪的理論及規定,但對于法定刑在三年以下的輕罪,司法者往往從限制打擊面的角度考慮,漠視共犯的存在,甚至無法接受共犯的規定,這在本文討論的對輕傷害犯罪的處理中表現尤為明顯。
表現之一:嚴格劃清罪責。也就是對多人參與的輕傷害案件,除要求傷情需經法定程序鑒定外,還特別要求查清該結果究竟系何人行為所致。對于分不清罪責或能分清罪責但系復合責任的案件,則不予作出逮捕或提起公訴的決定,人民法院也會作出存疑無罪的判決。使參與傷害的人均免受法律的制裁。
表現之二:要求每個行為人的行為均獨立成罪。也就是對能分清罪責的案件,只有單個參與者的行為獨立達到輕傷害的程度,才可定罪處罰。如果其它參與者僅起幫助作用或參與程度均達不到獨立構罪的程度,也將不會受到刑事追訴。
表現之三:對非實行犯不予處罰。這實際上是上述兩種表現的自然延伸。
之所以會出現上述立法與司法脫節的現象,我們認為,主要是因為個別司法者割裂了我國刑法主客觀相一致的定罪原則。我國刑法第25條規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根據這一規定,可以看出我國刑法在處理共同犯罪案件時,遵循的是一條同普通犯罪相一致的原則,即主客觀相一致的原則。也就是要求在主觀方面,各共同犯罪人的犯罪都出于共同的故意,他們對共同行為所導致的危害結果的發生,都抱有希望或放任的心理態度;而在客觀方面,則要求各個共同犯罪人實施了共同的犯罪行為,而不管他們在具體的犯罪中分工如何、所起的作用如何。根據這一理論,我們完全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也就是:只要是兩個以上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在共同犯罪故意的基礎上,共同實施危害社會的行為,構成犯罪的,均屬于共同犯罪,均應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而司法者如果割裂了主、客觀的關系,片面地強調行為的客觀性而忽略了行為的主觀性,最終必將陷入客觀定罪論的認識誤區。這種誤區之直接法律后果是:增大了辦案的難度;放縱了應當被追究刑事責任的行為人;被害人合法權益得不到應有保護。因此,輕傷害案中的共犯問題必須得到應有的重視。
共同犯罪的情況下,還要分主犯和從犯;一般情況下主犯的犯罪情節比從犯的犯罪情節更加嚴重,則其處罰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共同犯罪的情況下一定要分清區分犯罪人的犯罪情況。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限制會見三種情形
2021-03-15訴訟保全期限到了還能再次保全嗎
2020-12-10律師函收費標準
2020-11-19銀行委托第三方催款屬于泄露隱私嗎
2020-11-27隱名股東能否擅自將股權變更
2020-12-16立約定金協議怎么寫
2021-03-09財產保全后會面臨什么法律風險
2020-11-20哪些情況下可以中止行使探望權
2020-12-29要求回避應該提交什么材料
2021-03-16轉繼承需要符合哪些條件
2020-12-16合同詐騙罪概念是什么
2021-02-26配偶成為法定繼承人需滿足什么
2020-12-21被執行人把房產贈與兒子怎么辦
2021-01-04房地產糾紛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
2021-01-20房屋私自改造出租合法嗎
2020-12-24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壽險如何理賠,保險金是否可以作為遺產繼承
2021-01-18人身保險理賠的程序是怎么樣的
2020-11-16保險糾紛非訴和解案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