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賠償找誰,賠償主體是誰
1、所有人自主駕駛和受雇人駕駛情形下的責任主體
所有人自主駕駛和受雇人實施雇傭行為駕駛情形下,車輛所有人既是車輛運行的支配著,又是運行利益的歸屬者,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應由車輛所有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車輛所有人要承擔交通事故的連帶賠償責任。但是車主既不能支配該車的運營,也不能從該車的運營中獲得利益的情況下,不承擔連帶責任。交通事故認定書上記載的責任主體是肇事者,但是,肇事者不一定是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主體。如果肇事者駕駛行為是職務行為,那么,應當有其雇主或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肇事者如果作為雇員,不承擔交通事故中的民事賠償責任,但是,如果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肇事者有可能要承擔響應的刑事和行政責任。
2、擅自駕駛情形下的責任主體
擅自駕駛的情形有兩種,一種是存在雇傭關系的受雇人實施非雇傭行為,擅自駕駛而發生交通事故的,如雇員擅自駕駛雇主的車輛,公司職員擅自駕駛公司車輛等,原則上仍然由車輛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所有人承擔賠償責任后,可以根據其與受雇人的雇傭合同向受雇人進行追償。另一種是不存在雇傭關系的其人擅自駕駛他人車輛發生交通事故的,應由駕駛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機動車的所有人或保管人除非存在管理上的瑕疵,否則不承擔賠償責任。
3、出租、出借情形下的責任主體
車輛所有人將車輛租給或借給他人使用,是基于利益和信任關系允許他人自主支配其車輛的使用權,在此情形下,車輛所有人,承租人和借用人都是車輛運行的支配著,同時也是運行利益的歸屬者。因此如發生交通事故,承租人,借用人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出租人和出借人承擔連帶責任。
4、車輛買賣未過戶情形下的責任主體
車輛買賣未過戶違反的是行政管理規章,與駕車致人損害沒有因果關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連環購車未辦理更名過戶手續原車主是否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賠償責任的復函》認為:“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因車輛已交付,原車主既不能支配該車運營,也不能從該車運營中獲得利益,故原車主不應對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承擔責任。”據此,車輛買賣未過戶但實際交付車輛后,登記車主因交付車輛而喪失了對車輛的運行支配和運營利益,因而發生交通事故的,應由實際支配車輛運行或者取得運行利益的買方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原登記所有人不應再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5、分期付款買賣情況下的責任主體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購買人使用分期付款購買的車輛從事運輸,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保留所有權的出賣方不應承擔民事責任的批復》明確規定:“采取分期付款方式購車,出賣方在購買方付清全部車款前保留車輛所有權的,購買方以自己名義與其他人訂立貨物運輸合同并使用該車運輸時,因交通事故造成他人財產損失的,出賣方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因此在購買人實際支配下的車輛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應該是購買人,而不是保留所有權的出賣人。
6、車輛送交修理或保管期間的責任主體
機動車送交修理,以車輛所有人的意思,車輛已停止運行,并使就哦里所有人的控制和支配。修理廠則依合同取得了對該車的控制支配權。修理廠在試車或使用該車輛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造成他人損害,修理廠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同樣,委托保管的情形洗啊,車輛所有人失去了對車輛的運行支配權,也并不因此取得運行利益,保管人成為運行支配著,如果在車輛交付保險期間發生交通事故,自然應由保管人承擔賠償責任。
交通肇事者死亡該找誰賠償
關于事故責任人死亡的賠償責任主體問題,目前審判實務中存在兩種觀點:
(一)家屬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持此觀點的人認為,認為司機開車時為了其家庭生活,其收益是供其家庭成員共同使用的,所以,在其為家庭成員共同生活而產生的賠償責任應當由其家庭成員承擔。
(二)家屬在遺產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持此觀點的人認為,事故是侵權行為,因侵權行產生的責任不是為家庭生活,所以其家庭成員不承擔責任,只能用侵權人的遺產承擔賠償責任。
小編認為實踐中應采用第一種觀點。其法律依據是受益者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損害應當得到合理救濟。
1、作為司機的死者其事故行為在法律上講雖然被認定為侵權行為,但其開車行為并不必然造成侵權的結果。開車是在收益,其收益是為家庭成員共同享有的。其侵權行為也是在為家庭成員創造收益的過程中發生的,所以作為收益人,其家庭成員應當賠償;
2、事故被認定為侵權行為是一個法律概念,這個概念在法律規定之前并不明確,而且不同的法律之間,規定也不完全一致,如果被法律規定為經營行為,則因經營行為產生的責任當然應當有共同經營人承擔責任。司機的家庭成員如果被法律認定為共同經營者,最少是合伙經營者,那么他們肯定應當承擔責任;
3、事故侵權行為不是故意行為,而是過失行為,如果是個人故意侵權,那是超出了其家庭成員的意志,所以他們可以不應當承擔責任,但對過失侵權他們是有能預見的,而且根據法律規定,他們也應當為這種可預見損失的風險提供防范措施,如購買保險等。他們可以用其防范措施來彌補損失造成的后果,所以,他們應當以預置的風險措施承擔這種過失侵權產生的責任后果;
4、法律對受害人向侵權人家屬主張賠償這一行為沒有禁止,根據受害應當補償的原則,司機家屬雖然不需要為司機的侵權行為承擔人身責任,但應當為其親人的侵權行為對社會造成的后果承擔經濟。受害人如果得不到賠償,不符合法律的公平精神。如果只在遺產范圍內賠償,則根據我國現行的法律,遺產是由其繼承人占有,別人無法獲得,繼承人不提供遺產線索,損害人就無法得到賠償,這不符合社會公平原則。因此,家屬在遺產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造成受害人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交通肇事事故發生之后受害者可以看看自己是否有受傷的情況,如果有受傷但傷勢并不是很嚴重,可以先治療然后再考慮后續賠償事宜。交通肇事賠償多少或是賠償金額計算,最好多與相關專業律師咨詢,律霸網可以給你提供這類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產抵押貸款到期后怎么解除抵押
2021-01-05疫苗上市許可持有人終身禁止從事藥品經營的情形
2021-03-09行政賠償案件可以調解嗎
2021-03-19毆打他人的行為認定
2020-12-12拖欠房租房東有權處理租客的東西嗎
2021-02-03怎么舉報強制拆遷
2021-02-12銀行業監督管理的職責
2021-01-31違反治安管理立案能撤銷嗎
2020-11-11左拐車和直行車相撞怎么處罰
2021-03-24兒童在商場受傷,誰應該承擔責任
2021-03-23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勞務合同什么法律關系
2021-02-25大學生見習期權益應由誰來保障
2020-11-17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本起保險合同糾紛應如何認定
2021-03-16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完成時間是多久
2021-03-08肇事送醫院后逃逸保險報嗎
2020-12-08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交警調解后怎么和保險索賠
2021-01-02哪些人能申領失業人員養老保險
20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