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罪如何認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具有本解釋第二條第一款規定和第二款第(一)至(五)項規定的情形之一,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即,所謂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為人在交通運輸肇事中具有以下情形并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
(1)死亡一人或者重傷三人以上,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負事故同等責任的;
(3)造成公共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直接損失,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無能力賠償數額在三十萬元以上的;
(4)酒后、吸食毒品后駕駛機動車輛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5)無駕駛資格駕駛機動車輛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6)明知是安全裝置不全或者安全機件失靈的機動車輛而駕駛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7)嚴重超載駕駛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
二、如何判斷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
其關鍵要查清行為人是否有主觀罪過,是否實施了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的行為與重大交通事故是否具有因果關系等。倘若沒有違法行為或者雖有違法行為但沒有因果關系,如事故發生純屬被害人不遵守交通規則,亂穿馬路造成,或由自然因素,如山崩、地裂、風暴、洪水等造成,則就不應以本罪論處。當然,事故發生并不排除可能存在多種原因或有其他介入因素,這里就更應該認真分析原因及其介入行為對交通事故發生的作用。只有查清確實與行為人的違規行為具有因果關系,則才可能以本罪論處,否則,就不應以該罪治罪而追究刑事責任。例如,行為人高速超車后突然發現前方幾十米處有人穿越馬路,便打方向盤試圖避開行人,但出于車速過快,致使車沖入人行道而將他人壓成重傷。此時,行人穿越馬路作為介入因素僅是發生本案的條件,肇事的真正原因則是違章超速行車,因此應當認定行為與結果具有因果關系從而可以構成本罪。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問題進行的解答。綜上所述,我們可以了解到交通肇事可能是明知是無牌證或者已報廢的機動車輛而駕駛致一人以上重傷,負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責任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租金是孳息嗎
2020-12-12空白背書匯票能出借嗎
2021-02-18起訴離婚最快多長時間
2021-01-30訂婚了女方想退婚了怎么辦
2021-03-18單方肇事交通事故的定損理賠
2021-03-01貴州煤礦7人遇難,公司應賠多少
2021-01-02反擔保合同期限屆滿反擔保人還需要承擔責任嗎
2020-12-16越權代理與無權代理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7如何避免購房定金糾紛
2021-02-13可以先終止勞動合同后發通知嗎
2020-12-28農民工在用人單位工作期間應享有什么權利?
2020-12-24“三個期限”避免保險合同糾紛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1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有效嗎
2020-11-10離婚后保險受益人可以變更嗎
2020-12-31保險法調整范圍有哪些
2021-03-03在異地磕碰該如何和保險公司理賠
2020-11-14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2-17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特點有哪些
2021-02-28土地承包經營權退出的三換模式是指什么
2020-12-31原頒發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如何處理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