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逃逸致人死亡定哪種罪
正確認定和理解因逃逸致人死亡對于刑法理論研究和司法操作都大有裨益的。實踐中發生的交通肇事后逃逸,且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形形色色,我們認為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情形,應當分別作出相應的定性和處理。
(1)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明知被害人已死亡,為逃避處罰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但與被害人死亡的結果沒有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以交通肇事罪定罪處罰。
(2)行為人肇事后,被害人當場死亡,行為人并不知道被害人已死亡,但為了逃避處罰,置被害人的生死于不顧而逃逸,行為人雖有逃逸行為,主觀上具有放任的故意,但與被害人的死亡沒有刑法上的因果關系,不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對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交通肇罪論處。
(3)行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重傷,即使及時搶救,受害人的生命也無法挽救,行為人為逃避責任而逃逸,對死亡結果的發生聽之任之,行為人的逃逸行為對死亡結果的發生并無原因,不屬于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符合交通肇事后逃逸但沒有致人死亡的情形。
(4)行為人肇事后,致被害人受重傷或輕傷,不具有死亡的現實危險性,被害人因行為人的逃逸未得到及時搶救而死亡,行為人對死亡結果的發生可能是間接故意或輕信能夠避免,但構不成間接故意殺人,逃逸行為與死亡結果之間有因果關系,符合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
(5)行為人肇事后逃逸,被害人不具有死亡的現實危險性,被害人在被搶救途中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致其死亡,行為人與被害人死亡系其他因素介入,行為人的責任已轉移到其他因素的責任范圍中,行為人對死亡結果不負責,只對其肇事行為負責。
(6)行為人肇事后,在逃逸過程中再次發生交通事故致他人死亡的,可分為以下二種情況:其一第一次肇事后,逃逸途中只注意吸取教訓,而忘記其他義務導致再次發生交通肇事致人死亡,行為人的兩行為均構成交通肇事罪。其二行為人肇事后,逃逸途中以盡快的速度逃跑且不顧多數人的生命安全導致多人死亡,主觀故意由過失轉化為故意,其行為侵害的客體是不特定多數人的生命安全,屬于危害公共安全,對行為人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處罰。
(7)行為人肇事后,下車搶救被害人,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場后隱藏或者遺棄,如將被害人放在不易被發現的地方,自己駕車逃跑,使被害人處于無法得到救助的環境中,主觀上是希望或者放任被害人傷亡結果的發生,行為人的行為應當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
要是受害者因交通肇事而死亡了,肇事者將會面臨更重的刑罰,建議發生交通事故后肇事者必須要留在現場處理。如果你還有其他法律問題需要咨詢的,可以在到律霸網尋求專業律師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沒有談好賠償款可以強拆嗎
2020-12-25互聯網金融涉及哪些法律問題
2021-02-10什么是股權眾籌
2020-12-20如何尋求知識產權的刑事救濟
2021-02-07非法雇傭外國勞工如何處罰
2020-12-04督促程序和簡易程序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4支付訂金了不想履行合同怎么辦
2021-01-31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高速事故一般處理多久
2021-03-15雇傭關系雇主怎樣免責
2020-12-28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村民違法建房如何處罰
2021-03-09房地產中介服務合同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0-12-03未簽訂勞動合同雙方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0-12-28兒子非親生離婚可以得到精神損失賠償嗎
2021-02-16勞動糾紛案件申訴流程
2020-12-06拖欠農民工工資舉報不管怎么辦
2020-12-03交通肇事逃逸的保險公司怎么理賠
2021-02-01廣州同一事故造成多人傷亡保險公司保險金如何分配
2020-11-28委托代理
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