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透露犯罪方法算是教唆犯嗎
無意間透露犯罪方法在目前的法律上還沒有明確的規定證實該犯罪足以構成教唆犯。
教唆犯成立的客觀方面要件
關于教唆犯成立的客觀方面要件,理論上眾說不一,其觀點大致可以概括以下三種:
一是教唆行為說。這種觀點認為,只要行為人實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為就構成教唆犯。
二是以引起犯罪意圖說。這種觀點認為,只要行為人實施了足以引起他人犯罪意圖的行為,就成立教唆犯。
三是實施犯罪說。這種觀點認為,要成立教唆犯必須是被教唆的人實施所教唆的罪,并且教唆行為與被教唆人犯罪之間有因果關系。
筆者認為,三種觀點值得商榷。
其次,教唆行為說和實施犯罪說雖然都有正確的一面,但都失之片面,刑法第29條關于教唆犯的規定有兩款,共犯教唆犯和單獨教唆犯是兩種不同情形的教唆犯,因而,它們各自在客觀方面成立的要件是不盡相同的,實施犯罪說正確地闡述了刑法第29條第一款的規定,而忽視了第二款的規定,教唆行為說則恰恰相反,因此,他們都具有片面性。正確的表述是對兩種不同情形的客觀方面分別加以論述。
(1)共犯教唆犯成立的客觀方面要件
共犯教唆犯的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實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為,被教唆人犯了(包括預備和實施)所教唆的罪,并且教唆行為與被教唆人犯罪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這種因果關系可以表現為一因一果的形式,即教唆行為是被教唆人犯罪的唯一原因,也可以表現為多因一果的形式,即教唆行為和其他的因素都與被教唆人犯罪有因果關系,不管是一因一果或是多因一果,教唆人都構成共同教唆犯。
(2)單獨教唆犯成立的客觀方面要件
共犯教唆犯和單獨教唆犯在客觀方面的成立要件盡管有區別,但在行為人須有教唆他人犯罪行為這一點是共同的。那么什么是“教唆他人犯罪”呢?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解釋,“教唆”是慫恿指使的意思。“犯罪”是指刑法分則規定的具體的罪,“教唆他人犯罪”就是指慫恿指使他人實施符合刑法分則規定的具體的行為。
教唆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口頭教唆、有文字教唆、還有動作教唆等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目前在無意間透露犯罪方法算教唆犯這里規定上,法律還有沒明確的規定,具體的情況還需要對此進行分析。如果教唆犯的教唆行為尚未造成實際的危害結果,或者雖造成危害結果,但與其教唆行為沒有因果關系,因而對教唆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可以到律霸網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經許可運輸煙花爆竹如何處罰
2020-11-22辭職不批自離有工資嗎
2021-02-02工資上交老婆有法律依據嗎
2020-12-28如何應對貸款擔保的相關法律問題
2020-11-25什么是贍養
2021-03-01交通事故逃逸死亡賠償
2020-12-03物業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06合同撤銷權的行使
2021-01-20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法
2021-01-07勞動合同終止爭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2020-12-29承攬合同和勞務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20實習期上高速被處罰一次后后面再抓住怎么辦
2020-11-20企業不執行勞動調解協議怎么辦
2021-03-21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不幸遭遇交通事故,受害人采取哪種方式索要賠償更有利
2021-02-23團體人身意外傷害險和雇主責任險有什么區別
2021-03-16建設項目工程保險費
2021-02-02保險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7造成損失,保險公司不負責賠償的原因有哪些
2021-01-10如何在保險公司辦理理賠手續
2020-11-17